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5203 95
2006-02-26
以下经济类核心期刊基本上汇款即发,为使同学们不上当特总结如下:经济师,特区经济,商业时代,商业研究,企业经济,中国经济评论,商业现代化,中国市场,经济论坛,当代教育论坛,市场论坛,求索。这些纯是垃圾刊物。质量监督的机关都干什么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27 13:34:00
纠正一下,上面的〈商业现代化〉应当是〈商场现代化〉,以上垃圾刊物中〈经济师〉〈商场现代化〉和〈特区经济〉属于最垃圾的杂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7 15:32:00
恩,列点垃圾刊出来也好,对大家都好,有实力的就不发这些刊,反之就可以专发这些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7 15:48:00

谢 晖:呜呼,所谓“国家一级”杂志者!
时间:2005年12月13日 作者:谢 晖(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www.xiehui.fyfz.cn


论文征稿:
《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
合性科技经济类学术期刊。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半月刊。国内
统一刊号: CN23-1400/G;国外发行代号:ISSN-DK23003。国际标准大16开本。本刊向广大科
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等征求科技、文教、企业、事业等各
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文字要求在3000左右为宜。
另外,我社与很多国家一级杂志社有业务往来,有的甚至已在我社建了工作站,如您的论文需
在国家一级杂志上发表,我们可在24小时内帮你通过发刊审核。并预定刊发日期。
来稿免收审稿费,投稿24小时回复。投稿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电话、E-mail
:,以便投寄书面通知和邮寄样刊。稿件发到 wlx80@126.com 或 0451-wl@163.com (欢迎网
上投稿请两个邮箱同时发信,以免收不到)。
联系人:王 兰
电话:0451-82614164 82620426 手机:13946004090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 黑龙江省政府综合办公楼528室

昨日发在鄙人信箱中的这封垃圾邮件,本应无情删掉,但又略微扫了一眼,发现其中有“很多国家一级杂志社”云云,勾起了我两月前的一段往事,因此不妨搁在这篇杂感的前面,以为“引子”。

大概两个月前,一份号称国家级综合性学术类大型期刊、且名字起得满好听的刊物给我的信箱里发了一份约稿函,看着自吹自擂的刊物介绍和这份好听的刊名,我经不住诱惑,把自己一篇文章寄去。大概半月前吧,一位女“编辑”(?)热情地给我打来电话,一方面声称稿子很好,另一方面又要我删掉其中一半。我说不愿删节发表,她这才给我抛出底牌:不删节两万多字的文章你出得起版面费吗?听着她关切的疑问,我感到一阵阵被戏弄、被侮辱的感觉!回答道:我不接受出资发表论文。那人又紧接着建议:给您做封面人物介绍行吗?很便宜的。我仍然坚定地回答,你最好找一位学术明星吧,我太不起眼,不适合于做贵刊的封面人物。就这样,那“编辑”才放下了她的电话。类似的情形,我所亲历的真还不少,有时一些刊物甚至到了某种骚扰的程度。

我猜想,列位读者中肯定会有和我类似经历的人。这经历本身大概无关紧要,人生在世,碰到几位骗子,哪怕是借着国家体制而行骗的骗子,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在这里促使我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鄙人在内,都如此尊崇所谓“国家级”、“中央级”、“一级”刊物的名号呢?难道那些号称“国家级”、“中央级”或者“一级”的刊物就真的水平高人一等?这又不禁使我想起了包括鄙人所在学校在内的诸多“名牌”大学对刊物的分类:什么特刊、一级刊、二级刊、三级刊……真是壁垒森严,界限分明啊!特别令我汗颜的是:作为我供职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我还曾两次参与审定了所谓“核心刊物”的工作呢!

这种无所不在的等级意识,所助长的就是形形色色的特权行为。如今,不少学者批起官方的特权来,不可谓不文笔老到、入木三分,然而,在自身的本职工作中却比那些政府官员有过之而无不及地玩弄种种特权的游戏。我曾不断亲历过所谓“国家级”刊物的一些编辑们,哪怕是刚走出校门,还乳臭未干,而其学术建树更无从谈起的年轻人,也要在白发苍苍的老作者面前摆出一份指点江山的架势,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这是谁给他们惯出来的?究竟谁给他们这种特权?当然主要是我们的一些颠倒是非的学术评价体制,但除此之外,还有应和这种学术评价体制的缺乏骨气的我们这帮学者们。

数年前,武汉大学哲学系一位知名教授因为学校给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非理规定而拒绝再指导博士生(据说他事实上一直在指导着),现在看来,这确实是值得我辈欣赏的举措!如果一篇文章不是以其实际的学术含量和思想水平来衡量,而一定要用所谓刊物级别来衡量,其所导致的只能是那些所谓“国家级”、“中央级”的刊物及其编辑们的“权力”寻租。君不见一些学术机构专门请来所谓“国家级”刊物的编辑,好吃好喝不说、游山玩水不说,还要给那些满腹经纶的学者讲什么论文写作要旨、投稿要旨之类的劳什子!真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它不仅使“国家级”刊物自身沦落为种种文字垃圾的载体,而且更进一步败坏了我们整体的学术风气,使得本身步履维艰的中国学术事业雪上加霜!

记得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钟敬文先生在其去世前不久的一次谈话中说道:如果按照现在这种学术评价体制,他可能是一位不称职的民俗学家,因为他并没有在“中国社会科学”一类的所谓“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钟先生的话或许应当引起我们深入地反思了!否则,我们只能看到这更多的自封的或者他封的所谓“国家级”、“中央级”刊物及其编辑变着花样行骗的种种行径。

呜呼,所谓“国家一级”杂志者!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5年12月13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7 16:08:00
生财有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8 08:12:00

确实是垃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