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阅读6个小时,累计阅读592小时
阅读一:A Comparativestudy of unit root tests with panel data and a new simple test(17)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1156&page=1&extra=#pid59514169
The case ofpanel cointegration tests
阅读二: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
1, 第22章 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什么(之一)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1161&page=1&extra=#pid59514269
1) 在过往的这些年间,巴菲特几乎论述过所有相关的投资话题——或是通过他给股东的信函,或是在访谈或文章里。从这些论述中,你可以总结编辑出一张投资忠告清单,内容从如何看待风险和回报,到如何考虑组合账户的配置问题。由于本书的关注点是聚焦投资分析师在考虑巴菲特所投标的时之所见,所以,我就把我的学习要点和经验总结指向那些有利于成为更好投资者的关键问题。
2) 这些经验总结代表了我分析巴菲特20个主要投资案例(本书所呈)时的全心解读,包括我发现的一组非常有深度的看法,以及一些非常基础但值得复述的条理——虽然它们对深谙价值投资内涵的投资人并非什么新料。同样地,这份清单本质上(或至少部分)是主观的。所以,我鼓励读者能够根据所呈证据形成自己的观点,总结出更多的投资智慧。
3) A.信息的质量
4) 多数以巴菲特为榜样的价值投资者都知道,他相信做基础调研的重要性,而且,一旦做完这种调研,他就会以一种聚焦的方式进行投资。按照巴菲特的说法,投资之路就像是一张只有20个孔所用的穿孔卡片,每个孔位都代表着一位投资者一生中的一次投资。不过在此,有两点关键问题并没有被大众充分理解:好的调研对巴菲特意味着什么;相比于投资的多元化,为何巴菲特更钟情聚焦于几个行业。
5) 在我分析巴菲特的上述投资案例时,有一个促使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会频频突兀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他所掌握的所投公司的信息质量。以北伯灵顿公司为例。在巴菲特准备投资该公司时,他所掌握的信息(我敢说任何一位尽心尽力的分析师都能获得)质量非常高。在可以公开得到的北伯灵顿年报里,不仅包括了该公司详尽的财务信息,而且还有与铁路业务相关度很大的经营指标。
6) 除了其他信息,这里还包括吨英里运输收入、每千吨货运收入以及客户满意度分值。在过往的好几年间,这些指标都持续地出现于该公的报表之中,所以,如果潜在投资者想真切地了解这家企业的逐年业绩表现,都能找到所需的客观数据。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份年报(由长期担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马修·罗斯所写)清晰地阐述了该公司业务的主要方面及其关键的驱动要素。例如,他详述了消费品业务构成的90%是国内和国际商品运输(它的量取决于国际贸易的货运量)和10%的汽车产品分销(它的量取决于地区轿车行业的成功程度)。
7) 他继续细述了该企业长期的资本需求,并说明为何这些产品类别通过铁路运输的效率要好于其他的替代方式(主要的卡车运输)。像这样可资利用的可验证的客观数据,足以支持一项健康投资所需的深刻见解。在这个案例里,巴菲特的深刻见解是:在这类铁路企业里,未来的资本密度会随着网络密度的走高而下降,意味着已用资金边际收益率会持续得到改善,而且随着不断提升的铁路运输效率,在未来几十年所有产品的运输份额中,铁路的份额可能会继续提升。
8) 在一次又一次的各种不同的投资案例里,巴菲特揭示的那个亘古不变的内涵是:对处在质疑中的公司,会有很多相关的客观数据,供人们研究判断。就美国运通来说,巴菲特掌握了不少的信息,支持他对下述业务内涵的定见:信用卡和旅行支票具有巨大长期的发展潜力;“色拉油骗局”只会为公司带来地域性和短期性的损害。类似地,就可口可乐来说,有客观的数据使巴菲特确信:国际扩张和不同国家不断增长的消费(每年8盎司的饮用量)会促使该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所以,虽然巴菲特会极力获取相关企业所有方面的信息(这的确不假),但他特别关注的却是有客观扎实数据支撑的关键信息。
9) 实际上,这类信息不总是来自企业的年度报告,还会来自相关行业的数据。美国铁路协会每月会发布美国主要铁路公司详细的经营数据(诸如,运营比率和故障次数等)。这不仅给投资者提供了一家铁路公司逐月和逐年的运营表现如何的指标尺度,而且还能使投资人知道如何把研究的标的企业与其他铁路公司进行比较。类似地,在《布法罗晚报》的案例里,也可以在行业层面获得这份区域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数据。巴菲特倾向于依靠行业信息源,因为这里所得数据的客观性比较高。这些都进一步支持了我们想要印证的投资智慧,即就成功的投资而言,高品质的信息至关重要。若没有高品质的信息支持你的定性见识,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要投相关的标的。
10) 这种结果可能就是巴菲特所常用的策略:一次又一次地回头光顾某些行业。我的看法是:巴菲特越来越集中于几个精选行业的投资,是因为这能帮助他最大限度地加深理解这些关键信息的内含价值,并能更有效地反复利用这种知识。例如,知道《华盛顿邮报》详细的订阅数量、流失率和经营利润率,无疑会有助于评估《布法罗晚报》的投资项目。总之,看起来,巴菲特反复投资的那些行业(媒体、保险和品牌产品)都是有着丰富客观行业信息的行业。借助于大量的客观信息,巴菲特能够自信地进行那些他集中投资方式的巨额投资。
2, 第22章 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什么(之二)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1171&page=1&extra=#pid59514393
1, B.利润增长的持续性
1) 以巴菲特为榜样的多数投资者,都把自己定义为做“高品质”企业投资的类型——这里高品质代表具有经久不衰品牌的公司(像可口可乐或美国运通)或那种资金收益率高的“复利生成器”类的企业。虽然这两种标准都是巴菲特考虑的部分,但我想强调和我确信的是:这里更加重要的是经营业绩(特别是收入和利润)的可持续性。
2)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让我来做一些相关的解释。多数价值投资者都在寻找具有“护城河”(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企业。对许多人来说,这意味着花时间去积极寻找网络效应、转移成本、规模效益和其他类似的优势表征。相关的定量内涵应该是当期详尽的利润和收益率分析。这里首选的指标(大致也是巴菲特关注的)应该是考虑了维持费(维持性资本的支出)后的现金利润。价值投资者关注的另一个定量指标是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定义为上述利润除以已用资金总额或某种形式的已用边际资本)。虽然所有这些要素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值得仔细推敲,但从巴菲特投资案例分析所闪烁出来的智慧精华是:应该能够对标的公司的未来前景做出可靠的预测——而所有上述的一切都应该居于这个目标之下。
3) 本书所述投资案例所涉的多数公司,都是在巴菲特投资之前的那些年份里,有着极为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在这些公司里,许多都在过去的10年里有9年获得了收入或利润的增长——鉴于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寥寥无几,所以,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业绩!巴菲特十分看重过往持续的财务表现和良好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来理解一家企业持续增长(收入或利润)的定性原因以及这种业绩表现能够持续的基础。例如,他对美国运通的定性认知是:更多的国际旅行意味着对美国运通旅行支票的更大需求。对北伯灵顿公司而言,他的定性见解是:铁路货运将会继续从卡车货运中攫取市场份额,而且由于铁路运输燃油效率更高的内在属性,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下去。但为何寻找持续优异表现的重要性,要高于寻找竞争优势或复利生成器或当期的利润呢?就此,我就来首先谈谈竞争优势问题。
4) 就我的经验来说,想明白无误地找到竞争优势,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有时,你可以清晰地分辨和理解某项实际的竞争优势,但你必须有持续的历史财务表现或某种数据来印证这种优势。否则,一味地寻找竞争优势会误导你去寻找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护城河。例如,就曾经广为争论的例子黑莓(Black-Berry)来说,它曾经有自己的护城河:订阅模式和它自有的服务器。虽然有些是确有其事,但从财务表现来看,这基本上不管事,因为这家企业的收入在2011~2014年间萎缩了80%以上,而且,其利润变成了负值! 所以,以数字和客观数据为依托,寻找相关的扎实证据,是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真正结构优势的一个更靠谱的方式——不能仅仅依赖理论的方法。
5) 当谈到复利生成器和当期利润(许多投资人会花过长的时间极尽能事地进行精确计算)时,我的看法就更加直接明了:确定当期利润很重要,它让投资者大致知晓企业的价值几何;了解企业的资金收益率也一样重要——如果企业资金收益率不能明显高于资金成本,那么,它就无法从事具有复利效益的经营。然而,一家企业的真正价值是其未来利润的某种合计值。一位投资者计算的当期利润值是否为精确的80美元或82美元或79美元,都无伤大雅;企业未来5年的利润是700美元或15美元或3000美元,则攸关决策!
6) 虽然较高的资金收益率是创造复利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如果一家公司的未来前景不明朗,那么,仅有较高的资金收益率显然不够。例如,具有梦幻般的50%已用资金收益率,但收入和利润增幅为零的企业,(相比于收益率较低但增幅可观的企业来说)它的那种很高的资金收益率没什么益处,因为它无法把收益再投入到企业,使它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7) 因此,我十分确信的一点是:你与其花80%的调研时间去精确地计算企业去年的当期利润几何或精确地计算其资金收益率,还不如花更多时间去寻找利润增长稳定性很好的企业,并找到那些支持为何会如此的高品质数据。千万不要掉入精确而错误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