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886 0
2019-06-15

今天要分享的两个战略思想可能更加抽象,就是”文明维度“和”竞争力维度“。先说说背景,3年前有一次国内某跨国公司组织高级专家到欧洲调研,途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次对掌柜来讲,其实观感并不太好。因为我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之后,看到辉煌的文艺复兴建筑之后,满眼是这座城市的凋敝。只有教堂门前的游客人群还在展示着活力。当地人失业率很高,平均工资1500欧左右,但物价是中国大城市的5倍,除了公务人员和企业高管之外,大部分人的生计并没有我们印象中那么好。这让我深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西方的文明社会为什么竞争力退化如此严重?


这件事之后还有一件事很促动我,就是调研TCL欧洲区的时候的见闻。在巴黎欧洲区总裁和法国国家总裁在周六接待我,并陪我去看了很多对方的门店。本身作为一名中国顾问,不可避免是带着一点小骄傲来的,但期间法国总裁给我讲了法国人如何发明了家乐福、欧尚这些现代百货业态,还是让我很有启发。目前法国经济不好,但他们沉淀了深厚的商业文明,不过,TCL收购的汤姆逊目前并没有复兴,文明和竞争力的矛盾有同样出现于法国商业社会。


那么,抽象出来两者都是指什么呢?后来我们团队对这个理论系统做了建模和抽象。简单说:”文明思维“代表我们看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内生态的有序性,就像西方井井有条一样,但”文明“不意味着稳定性,很多时候看起来文明的外表内部波涛汹涌存在很多矛盾;而”竞争力思维“代表外生态的一致性,就像中国公司都是通过融入西方在海外赚钱,但不应该意味着”进攻性“,真正伟大的企业其实是心中无敌的,只有服务客户和用户才是王道。说的有点绕,或者说,作为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要用”文明思维“看组织的有序性,按常理出牌构建制度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用”竞争力思维“看是否和外部的市场和用户需求达成一致,只有一致才能真正赚钱,企业才能发展。


这两个战略思维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如下几个方面:

1,用”竞争力思维“构建企业竞争力。当我们认识到竞争力来自于有序性的时候,无论你是创业还是当高管,眼睛一定要放到公司之外的世界去看看用户需求、市场需求。这时候,突发奇想就不重要的,一切都要经得起外部的验证,所以一个合理的方式就是通过跟随一个趋势,通过学习一个已经形成一致性的同行来获得方向。国外总批评总过模仿别人,其实从大英帝国工业革命之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和东亚四小龙无非都是这么过来的,在此基础上创新效率是最低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看起来是特例的情况,就是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是发现未被验证的”竞争力思维“;

2,用”文明思维“构建商业的抗周期性。抗周期这个词其实大部分中国企业家和高管感触都不是很深,主要是因为我们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没怎么经历什么周期。一直高歌猛进,甚至一个很激进做投资的朋友和我说:改革开放40年,乐观的都赢了,悲观的都输了,所以投资要无所畏惧。我听起来觉得主要是他没有经历周期,果然,2015年和2018年的两次股灾让他损失惨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文明维度“是有助于抗周期的,在一个企业获得早期爆发式发展之后,企业家一定要关注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沉淀,比如我们调研过的德国博世公司,这家比华为业务规模更大的欧洲产业巨头拥有极强的抗周期意识,设立了很完善的治理架构,并长期跟踪大趋势指导战略。这一点大家可以查阅《德国博世百年风雨启示录》(完整版),我们免费开放的,订阅号和网上都很多。华为在积累了前几桶金之后,其实一直在通过西方咨询公司构建整个的战略和管理体系,不断沉淀制度文明。这些都是基业长青的根本,西方的经理人制度看起来好像缺少一点中国创业者慷慨激昂的灵光,但这也是”文明思维“必须的,就是沉淀长期的发展价值。


最后,这个”文明思维“和”竞争力思维“的辩证思维模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领导力养成。就是管理者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因为竞争力强盲目自大,也不要因为固守文明的价值观失去对竞争力的关注。我们参观调研过海尔集团,对张瑞敏先生是非常尊敬的,这家公司通过全球化多元品牌构建了”竞争力维度“的成功,但也看到张首席痴迷于”文明维度“的管理理论研究,越来越学术,排除作为企业家需要标签的需要,我们认为这种过度关注”文明“的思维是有损竞争力的。


最后,提一个问题:读到此处的你,希望做一个”文明维度“的成功者,还是”竞争力维度“的成功者?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归根到底取决于认识当下战略环境、认识自己,以及认清楚两者的辩证关系。


从中国现实看,拥有长期竞争力后,做个文明人是最好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