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 注
《理性与本质》(Reason and Nature, 1931), p.x
——第一版序
冈纳·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Gunnar Myrdal, The Challenge of World Poverty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70), pp. 400-401 and passim.
——第7章第2节
. 资料来源:《纽约时报》1946年1月2日。耕种面积限制计划有助于提高亩产,第一是因为农民会首先辍耕亩产低下的耕地,第二是人为的高价激励农民在现有耕地上追施更多化肥,以提高亩产。因此,政府的耕种面积限制计划基本上没有起到预料的限产效果。
——第13章第1节
. 1937年《烟煤法》延长实施听证会上,烟煤部门负责人惠勒(Dan H. Wheeler)的证词。
——第14章第1节
. 美国棉花案例特别具有启发性。截止1956年8月1日,棉花的结转存货量为1452.9万包,这个创纪录的数字超过了整整一年的正常产量或消费量。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政府不得不改变其做法,决定将大部分的收成从棉农那里买进,再立即折价转售。为了夺回美国棉花的国际市场,政府对棉花采取出口补贴,补贴金额从每磅6美分提高到1961年的8.5美分。原棉的结转存货量的确因此减下来了,但美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却因此处于严重的竞争劣势,这还不包括纳税人被迫承受损失。因为这样做等于补贴了外国纺织业,被牺牲掉的是美国纺织业。这是典型的由政府限定价格的做法,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往往是避得开一个恶果,而避不开另一个恶果。
——第16章第1节
. 我自己的结论则是,在战争期间,政府管制价格造成的伤害特别大,虽然政府在战时必须优先考虑某些事务,不可避免地会采取分配或配给措施。政府限定最高价格需要结合配给制(即使是暂时的),实施配给则不一定要结合最高限价。
——第17章第1节
. 1938年,美国所有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63美分,国会制定的最低工资限额只是每小时25美分。1945年,当所有工厂的平均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02美元时,国会制定的最低限额为每小时40美分。1949年,当所有工厂的平均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40美元时,国会将最低限额提高为每小时75美分。1955年,当所有工厂的平均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88美元时,国会将最低工资限额提高到每小时1美元。1961年,当所有工厂平均工资提高到每小时2.30美元时,国会将最低限额提高到每小时1.15美元,1963年再提高到1.25美元。为了减少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差额,国会采取了不断提高最低工资的法案:1967年为1.40美元,1968年为1.60美元,1974年为2.00美元,1975年为2.10美元,1976年为2.30美元(当时非农私人部门的平均工资是4.87美元)。1977年,当非农工人的平均工资达到了每小时5.26美元时,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2.65美元,并制定了每三年调增最低工资的办法,以弥补二者缺口。这样就使得最低工资必须至少是与平均工资同比例增长。虽然是最低工资增长要仰仗平均工资的增长,但看上去却像是最低工资在推动平均工资增长。
——第19章第2节
. 庇古,《失业理论》A. C. Pigou, The Theory of Unemployment (1933), p. 96.
. 道格拉斯,《工资理论》Paul H. Douglas, The Theory of Wages (1934), p. 501.
——第21章第2节
. 参照: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Frank H. Knight,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1921)。对于存在净资本累积的任何期间,还必须假定以往的投资整体上是盈利的。
——第22章
. 这是凯恩斯学派的根本理论。对于这个理论,我在《“新经济学”的失败》(The Failure of the “New Economics”, New Rochelle, N.Y.: Arlington House, 1959)中做过详细分析。
. 对其分析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考安德生(B. M. Anderson)《货币的价值》(The Value of Money,1917年;1936年新版);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美国版,1935年,1953年);也请参考本书作者的《通货膨胀危机,及其解决之道》(The Inflation Crisis, and How to Resolve It, New Rochelle, NY,: Arlington House, 1978年)。
——第23章第2节
. 参照:穆勒的《政治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Book 3, Chap. 14, par.2);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Book VI, Chap. XIII, sec. 10);安德生的〈反驳凯恩斯对总体供给创造总体需求学说的抨击〉(A Refutation of Keynes’ Attack on the Doctrine that Aggregate Supply Creates Aggregate Demand),该文刊于经济学家论文集《资助美国繁荣》(Financing American Prosperity)。也请参照:本书作者主编的论文集《凯恩斯经济学批判》(The Critics of Keynesian Economics; New Rochelle, N.Y.: Arlington House, 1960)。
——第23章第4节
. 洛贝图斯,《生产过剩与恐慌》Karl Rodbertus, Overproduction and Crises (1850), p. 51.
——第24章第1节
. 历史上,20%近似地表示国民生产总值每年投入资本形成(不包括消费资料)的总值。但是如果扣除资本消耗,则每年的净储蓄接近12%。参照:特伯格,《经济成熟的歪理》George Terborgh, The Bogey of Economic Maturity (1945)。1977年官方估计的私人国内投资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
. 假设储蓄与投资是同比例的。
——第24章第2节
. 经济学家就这个问题的分歧,只是定义不同所致。你也可以对储蓄和投资给出相同的定义,那么二者肯定相等。在这里,我选择从货币的角度定义储蓄、从商品的角度定义投资。这个定义与人们对其字面意义的大体相同,但并不完全一致。
——第24章第3节
. 对这个谬论统计意义上的反驳,参看特伯格《经济成熟的歪理》。加尔布雷思学派(Galbraithians)用近似的理论继续驳斥“长期停滞论者”。
——第24章第4节
. 桑塔雅纳,《真理世界》George Santayana, The Realm of Truth (1938), p. 16.
——第25章第1节
. 霍布斯,《福利产业》Charles D. Hobbs, The Welfare Industry (Washington, D.C.: Heritage Foundation, 1978).
后记与参考书目
想要多读点经济学的人,接下来应该找几本中等篇幅和难度适中的专业著作来看。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哪本书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但是有几本书,加起来效果不错。福斯提诺·波夫(Faustino Ballvé)的《经济学精要》(Essentials of Economics, Irvington-on-Hudson, N.Y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126页),这本精彩的小册子简要总结了各种经济原则和经济政策。珀西·格里夫斯(Percy L. Greaves)的《探讨美元危机》(Understanding the Dollar Crisis, Belmont, Mass.: Western Islands, 1973;327页),主题类似但篇幅较长。还有,贝蒂纳·格里夫斯(Bettina Bien Greaves)主编的两册的《自由市场经济学》(Free Market Economics,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想要深入了解经济学的读者,如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接下来应该看米塞斯的《人的行为》(Human Action, Chicago: Contemporary Books, 1949, 1966;907页)。这本书的逻辑单一性和经济学的精确度,超越了以前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人的行为》出版13年后,米塞斯的学生罗思巴德(Murray N. Rothbard)写了两册的《人、经济与国家》(Man, Economy, and State, Mission, Kan.: Sheed, Andrews and McMeel, 1962;987页)。这本书中有不少新东西,有不少作者透彻的见解;其叙述简单明了;其结构安排在某些方面比米塞斯的巨著更适合作为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