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懒得看全文,注意以下几句话是必要的:
1、
庞元正:实用主义是否仍在当今美国占居主流地位?
R:不。分析哲学占主导地位。分析哲学家们侧重于搞细微的技术性研究。美国实用主义在哲学圈里并不占主要地位。但在哲学系以外的其它系科却有差较大的影响力。
庞元正:这是否意味着实用主义已经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之中去了呢?
R:在政治系和法学院系当中,实用主义有着很大的影响。从事这些工作的教授们要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而不是现象背后的东西。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哲学观点。如果说有,那就是实用主义。
庞元正:看来实用主义在美国就如同邓小平在中国哲学院系里的情况一样。邓小平在哲学系之外很有影响,但在哲学系却不尽然。
2、
美国左派的主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反种族歧视;(2)反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平等;(3)反帝国主义。
我们可以在美国左派、大学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三者之间划等号。他们惊讶布什把穷人的钱拿去给富人花,惊讶布什的大国政策。
布什执政期间,五角大楼代替国会实施对对外关系的管理工作,这也使得五角大楼的权力越来越大。如果克里执政,他会将国会的权力从国防部那里收回,而让大学教授对国会产生大的影响,让美国重新回到国际主义。克里及其谋士们认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大国。他们将考虑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而以布什为代表的右派则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
3、
在我看来,文化趋同不可避免。人们真正需要担心的不应是文化的趋同,而应是大国的侵略。
4、
段培君(中央党校哲学部战略教研室教授):美国新左派是如何表达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关系的?美国的左右两派之间的冲突能否在现有的体系内得到解决?前景如何?
R:在美国,左派和右派之间争论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价值观上相对立,他们所争论的只是权力和金钱的归属问题。右派坚持使原有的权力财富归拥有者继续持有,左派则提出这种现状应该得到改变。因此,平等和自由之争不是左派右派争论的核心。核心是打破还是继续现有的金钱与财富格局。很少有知识分子是右派。右派并没有什么理论,他们常抬出斯特劳斯和哈耶克为其的主张做辩护。实际上,斯特劳斯和哈耶克是不会公开支持右派的。从理论上讲,自由和平等是有冲突的,但在现实中又是另外一回事。 5、
候才:哈贝马斯访华前,在他的稿子中写到“中国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后来在正式做演讲时改成“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 (补充:“市场经济”是中性的,而非资本主义的独有产物),最近,中国的著名学者李泽厚在《读书》杂志上提到“中国正在走向现代资本主义”。我想知道,在美国一般知识分子中,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的?
R:根据我在美国的了解,中国似乎在走向北欧式的社会。
庞元正:中国官方和知识分子都意识到这一点,但大多数民众对此并不知情。就我们强调社会公正这一方面来说,我们的发展模式接近北欧;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距,我们还暂时还难以达到北欧的水平。
董德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你们究竟如何理解社会经济的“平等”?
R:最重要的是让所有的儿童都能得到同等的教育与就业机会,不管他们出身于何种家庭。
宋惠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左派大都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具体是如何定义“中产阶级”的呢?
R: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产阶级基本上倾向于左派。许多人及其父辈们对“大萧条”记忆犹新。到了里根年代以后,他们认为我们不会再贫穷了。他们普遍认为,贫穷不是由制度造成的,而是由于懒惰。民意调查表明:在美国,64%认为,贫穷是由于懒惰造成的;在欧洲,24%的人认为穷人之所以贫穷是由于他们太懒。因此,现在的中产阶级是偏右而不是偏左。
至于中产阶级的标准,这个很难确定。比如一个年收入在3-4万美元的家庭,也会自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实际上,他们还很穷。 庞元正:有观点认为,美国今天的霸道与苏联的解体有关。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不再有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今天,还没有这样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崛起。那么,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
R:民主党认为,在与中美竞争中,中国一定会获胜,问题在于如何反对核竞争;为此大家应坐下来商量。而共和党则一直主张扼制中国的发展。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