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通货膨胀的根源,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见解。Friedman (1963)认为“通货膨胀随时随地总是一种货币现象”。而新剑桥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报酬率日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变动(艾慧, 2007) 。现有的理论研究一般将通货膨胀区分为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中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由工资成本上升和利润上升推动的通货膨胀。
研究发现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字面含义并不足以全面反映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特征,并为检验通货膨胀的类型造成了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含义。事实上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斯图亚特时代。KibritÔ ioÏlu (2001)提供了一个简要的文献回顾,作者发现结构主义(包括斯勘的那维亚模型) 、后凯恩斯主义和非均衡经济学都支持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观点。所不同的是,结构主义强调低生产率部门通过垄断力量获得高生产率部门工资所造成的工资增长过快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后凯恩斯主义和非均衡经济学则注重强调成本加成和相对价格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那么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 Mach2lup (1960)对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概念进行细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被细分为自发型、引致型和补偿型( autonomous, induced, compensatory)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被细分为响应型、防御型和进攻型( responsive, defensive, aggressive) 。自发型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完全由需求因素造成,与前期或者预期未来成本上涨无关;引致型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企业贷款需求上升或者工资收入增加,进而推动对投资品和消费品需求增加造成的;补偿型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由于**为避免成本冲击导致失业上升所采取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结果。响应型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在非完全竞争环境下由垄断因素(如工会)造成的;防御型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生活成本或者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而由利润上升或者个别部门工资上升带动整体工资水平上升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则被称为进攻型成
本推动通货膨胀。此外,Machlup还特别指出有效需求增加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的必要条件。Holzman (1960)认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仅会发生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作者将成本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解为成本推动效应、直接成本拉动效应和间接成本拉动效应三个方面。成本推动效应是成本冲击对价格的直接影响;直接成本拉动是指在要素价格上升背景下,要素所有者收入和支出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间接成本拉动是指在成本冲击下,投资、出口和公共支出等其他变量改变对价格的影响。Bronfenbrenner和Holzman (1963)指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本意是强调由于垄断因素所导致的工资和价格高于均衡水平的现象,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过程中并不排除货币供给、收入和支出增长对价格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试图避免产出和就业下降风险的情况下。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成本加成定价以及利润推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Frisch (1977)在Machlup (1960)基础之上将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分别细分为自发性( autonomous)和引致性( induced)通货膨胀,即无论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都可以细分为自发性和引致性两种。其中引致性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就是由于要素价格上升所导致有效需求增加造成的;自发性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则是在总需求不变条件下,由于工资、价格或者利润提高造成的,引致性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则是由总需求增长造成的成本上升。众多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从成本冲击发展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条件。Ackley(1959)强调在成本加成定价条件下,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是短期内需求对于价格变化不敏感,否则需求下降将切断成本传导渠道。在Friedman (1968)和Phelp s
(1970)提出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价格根据经劳动生产率调整后的工资加
成得到,名义工资根据通货膨胀预期设定,从而在价格和名义工资之间形成螺旋上升
过程。除此之外,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公共政策在成本冲击导致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作用。Hicks (1975)在一个开放经济模型中强调了货币供给增加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Mishkin ( 1984)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10年中,理论研究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观点渐趋一致:通货膨胀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弗里德曼关于通货膨胀无论何时总是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进一步,Mishkin认为成本冲击之所以导致通货膨胀是由于**在面临成本冲击时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类似的,贝纳西(1997,中译本)也认为“实际工资的一个自发增加会导致成本型通货膨胀,不过只有当**有一个货币创造的调节政策时,它才可能无限延续下去。”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定义来看,不同经济学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学家将成本上升通过私人和公共支出上升导致的通货膨胀归为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例如Machlup (1960)和Frisch (1977) ,而Holzman ( 1960) 、B ronfenbren2
ner和Holzman (1963)则将其归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关于成本冲击导致通货膨胀上升传导机制的研究也特别强调了总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 Machlup (1960) 、Frisch (1977)的观点反而进一步印证了需求扩张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