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05 1
2010-03-05
2010年03月05日 0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 (记者 孙自法)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是中国的“转型年”,当今中国发展的主题已经是“转型是硬道理”,已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他分析称,中国转型的内涵由经济转型扩展到社会转型,构成经济社会转型,这应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是在世界转型、亚洲转型的大背景下率先转型,中国的转型也必将带动和引领区域乃至全球转型。
  中国经济转型包括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工业结构转型、就业结构转型、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外贸结构转型,旨在强化中国国内需求主导、强化居民消费带动、强化服务业主导、强化新兴工业主导,提高增长质量、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竞争能力、提高经济福利。
  中国社会转型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提高人民发展能力,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加快人口城镇化,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二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采取更加灵活的户口迁移政策;三是社会收入结构转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降低低收入人口比重;四是加速完善公平性社会政策,推动全社会享有基本的大体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五是进一步扩大社会内部开放度,促进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六是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度。
  胡鞍钢说,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往往相互关联,例如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既是经济转型也是社会转型。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相比于经济发展有所滞后,因此,今后促经济发展应更加注重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要更加促进社会转型。
  这位国情专家表示,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之大计,必须转向“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5 12:50:13
“转型年”说说可以,你考什么转型?我们的教育、科技能承担转型的责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