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54 0
2010-03-13
新书抢先读:自由市场如何拖垮了美国经济?
2010 3 12
星期五 15:28 BJT
路透纽约311日电---两年前,美国陷入了金融危机,乃至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如今经过各方艰巨努力,美国经济总算摆脱了濒临崩溃的境地。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在新书《自由落体:美国、自由市场以及世界经济的没落》中指出,这些经济补救措施幷不能防止未来的危机。
他指出,当初在大萧条后出台的监管措施,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稳定,而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则削弱了金融体系的竞争性,由为数不多的大型银行主宰了金融体系。
身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斯蒂格利兹,重点指出银行未能恰当评估和管理风险,尤其是当复杂金融工具掩饰了风险的情况下。
他指出,这些“点石成金”的现代诡计,将次优级抵押贷款摇身一变,就包装成了高信用的金融产品。
他幷指出,美国金融市场未能有效配置资本。在2007年市场荣景时,金融业吸纳了企业获利的41%左右。
更令人难堪的是,其中一些钱被用来游说国会,确保政府不要严格约束高风险衍生品或打击掠夺性贷款。
最后要提到的是,不当激励结构催生了腐败,助长了欺诈性会计操作,这推高了股价,幷给华尔街经理人带来高额奖金。
2008年时,美国经济呈自由落体,向来对社会主义嗤之以鼻的美国,不得不将银行风险社会化,前所未有地高调干预市场。
那么这对金融体系、以及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
斯蒂格利兹近期对路透表示:“经济复苏步伐可能非常缓慢。我希望别像当初日本拖得那么久,不过1990年时也没人想到经济危机会那么久。”
1990年代日本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到2004-06年经济才反弹。
斯蒂格利兹说,日本与美国有个区别,日本劳动力队伍零增长,而美国劳动力队伍增率为1%
“因此,如果美国就业岗位增加1%,也就跟日本就业岗位零增长一样。”
他说,美国与日本之间还有些其它差别,有的预示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会比较快,有的则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当初还可以通过出口来刺激经济,美国现在可不能指望出口,因为欧洲经济成长亦缓慢。
另外,日本当初陷入经济衰退的时候储蓄率较高,因此后来可以通过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来发展经济。而美国则完全相反,陷入经济衰退时储蓄率几乎是零。他说:“我们储蓄率上升的几率是非常高的,而储蓄率上升可能会拖慢经济。”
斯蒂格利兹认为,美国的医疗健康状况亦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健康会影响到生产力,医疗成本则会影响到竞争力。
他说:“更糟的是,我们犯了个重大错误,就是将医疗保障与就业挂钩,这样医疗体系的缺陷就与就业市场问题相互交织。”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革制度,将医疗作为社会成本,而非雇用成本。
但他指出,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与削减赤字有关的“严重政治风险”。
他说:“奥巴马在这个问题上万分谨慎,称长期而言将削减赤字,短期而言又要刺激经济。但那些目光短浅大声嚷嚷要削减赤字的人,可不会买账。”(完)
发稿:朱淑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