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36 0
2006-03-11
这个题目比较大,而我的专业也非文史经哲,所以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写写。

首先,虽然我嘴上也认为到了一定程度,社会变革的步伐将无可避免之类的话,或者也认为比如美国的帝国时代会如同以前的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一样只是历史上轮流称霸的一个过客,但内心里其实对此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其原因就是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21世纪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个世纪,不管是中国或是全世界历史上的“皇帝轮流坐”的经验已经很可能永久失效了,或者至少轮流坐庄时间大大延长。

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情报部门的控制力大增强:

信息时代,网络通信,地面通信,卫星通信的大力发展,使得情报部门几乎已经无所不能,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将相当一部分的对立行为扼杀在摇篮中或者以最快的速度监控和遏制它的后续发展,天高皇帝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反了,任何地方都控制在了当朝者的眼皮子底下,像911这样的单次行动已经是进行打击的极限了,如果放在古代,或许完全可能引发一次大范围的阿拉伯东征。而目前,当情报部门警觉起来的时候,反抗只能成为游击战,基本没有可能形成连续性,颠覆性的打击。

第二:武器的发展

在古代,大部分普通战役以人数作为主导,大部分经典战役以战术作为主导,但是目前来看,这两者都已退居二线了,人数根本不用很多,战术得当也顶多对于平民和军人死亡人数和战争时间带来一些影响,却并不能成为左右最终战局的因素,当武器成为了战争成败的主导时候,也就意味着有多少人反对当朝者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如果放在古代,在当朝者相当疵弱的时候战斗力也是大大下降的,但是现在,除非到了几乎自动解体的程度,否则即使已经相当不得人心,也能够拥有几乎和以前一样的对战争的控制能力,甚至于因为不顾忌平民的死亡,狗急跳墙的危害性甚至是毁灭性的,这在古代是无法想象的,甚至希特勒的近距离热兵器时代也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参考性了,当美国的军费是其它所有190个国家的总和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3亿人完全可以左右住60亿人的全世界发展,虽然我们可以猜测美国不具备同时打赢3场以上不同区域常规战争的能力(这个后面再说),不过如果列举一下核弹头数量,美国毁掉全世界的能力是有的,这在古代也是无法想象的。对于某些国家内部更是不在话下,甚至不需要用到远程武器作为理由,只要动用一下抢禁政策就可以抹杀到几乎所有的对立行为了,这在古代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三:社会秩序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让社会也变得理智,世界仿佛是一台不停运转的发动机,大部分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序而高效地的运转着自己的职能,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太多的闲人,比如古代的农民,近代低层次科技水平下的工人等等,工作中的人安于自己紧张充实的工作,也没有了那份闲心,除非危急到自己头上,否则不会抽出手来管人家的闲事,所以虽然欧洲反对美国攻击伊拉克,甚至于自己的阿拉伯兄弟国家也都持反感态度,但没有一个国家出兵的,也许打不过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自己国家的秩序不能允许管人家的吃力而不一定讨好的闲事,而在古代,或许已经有很多不甘寂寞的“闲人”跃跃欲试了,拉灯号召了半天圣战,四面八方赶来卫道者也屈指可数,这要是古代,不定会有多少人来呢,为什么不来?那些人已经非常主动或被动的享受固有的社会秩序了,强烈民族信仰的伊斯兰教徒尚且如此,其它的就更别提了。除非全世界大范围的经济危机或者能源危机有可能引起世界秩序的改变,那个时候才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但这已经不是因为某个政权被世界所抛弃了而引起的了。所以,只要美国自己不犯傻,同时惹很多国家,是不会有国家在军事上直接干预的。所以几乎不存在同时爆发3场以上局部区域性战争的可能性。


这三个因素单独拿一个出来都可以对战争,对变革起着相当大的控制作用,何况通常三个因素一起作用,相辅相成,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刚刚稳定下来的社会秩序,如果不是因为双方什么军演,什么购买武器之类的行为都被对方了如指掌,甚至于军队部署,民众意向都可以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台湾自恃只要美国想军事干预,其反映速度足够完成救援等因素,是不会造成目前的局面的,试想当年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荷兰人就算想救援,赶到这里已经猴年马月了,而现在,远程导弹就解决问题了。我并不是支持武力收复台湾,只是举一个例子。


其次:经济方面,马克思说过,科技是生产力,邓老补充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管怎么认识共产主义,这个观点绝对是正确的。国家间的社会分工的雏形是到了西班牙帝国时代才开始的,非洲出人,南美出作物,英法德出工业产品,西班牙吃老本,最后的结果是,西班牙没落了,非洲成了人才基地,南美成了农产品基地,英法德则分别称霸一段时间,可惜那个时候还是原材料和殖民地争夺阶段,而且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或者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的矛盾转嫁,所以轮庄很快,但到了美国这里,我们可以抛开其它因素静下心来看一下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了。



一: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参与社会分工的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当社会分工引入了高科技成分后,社会分工就不再是一个平等的交换状态了,不再是古代那种你只管织布,我只管种地,然后咱俩换的简单规则了,在那种简单规则下,如果发生冲突,不会影响到太多的问题,你不织布了,大不了我自己织,我不是不会织,只是一直没必要织,上手的话,顶多就是稍微费劲点儿,引申到国家间,也就是说,不存在某种行为,整整一个国家无法完成的问题。(能源的问题单说,因为它可以单独引起战争)但是目前,掌握高科技的只有一部分国家,知识产权的壁垒使得少部分国家为另外大部分国家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当然,也许有某些国家在某些领域上有能力强行跨越这个障碍,但是在和平年代,除非不想在这个世界混了,否则没有国家敢于赤裸裸的践踏知识产权壁垒,也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中半个世纪以来也就只多了亚洲这几个小地方,新加坡和香港太小,不具备参考价值,日本就是因为科技才能咸鱼翻身的,至于韩国,全民族的支持使得其科技水平在高科技进入井喷发展和知识产权壁垒陆续完善的最后时刻赶了上来。

二:中国目前的地位很特别,它本来已经失去了科技发展的最佳时机,但既不想像非洲南美中东那样全面放弃高科技发展,干脆踏踏实实做人才和原料基地,外加高科技产品市场,也不想像印度那样走畸形发展的道路,而是希望全面赶上世界水平,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固有的自给自足,不求人的民族心态的成分,但在客观上可以避免受制于他国,并且不用一直白白交纳知识产权费用,给别的国家打工,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DVD,还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计算机芯片,DSP芯片,中国都在试图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可是发达国家先前的技术积累太坚实,而且又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这条路相当的漫长而艰难,汉芯一号造假事件恰恰反应了这个问题,如果属实,从造假者来说,是道德的沦丧,但从国家来说,之所以缺乏严格的审核就予以宽松的项目资金支持,实在是因为对于技术上追赶的要求太迫切了。



三:目前经济的发展几乎已经被高科技发展完全渗透和左右了,看的见是那些IT日常用品,看不见的是生产我们所用的其它东西的制造业的流水线,大型交易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甚至于交通系统的高铁,飞机等等,现在的经济环境已经和“大航海时代”里的四处倒货赚钱大相径庭了,而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工也将公司,将国家分成了三六九等,一流的公司做标准,二流的公司搞研发,三流的公司做产品,世界排名前十的商学院美国占了八所,为什么?因为美国一流的公司最多,给的钱也最多,比如有个高通公司,就是把持CDMA技术的那个美国公司,自从有了那个技术的专利,据说放弃了产品研发,反而大量雇佣律师,全世界的找人打官司,靠收专利费赚钱。IBM和联想也是个例子,IBM个人电脑部门整个卖给了联想,股票却大涨,因为它可以放下包袱,专心做一流公司了,而联想虽然突然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四百的销售额,利润却只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其中还有一部分增长是公司成长期本就该有的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其它产品的增长,所以收购IBM后真正实现的利润,摊薄到购买时候付出的单位成本中,恐怕没个十几年,是赚不回来。短期内赚不回来,为什么还要买?为了挤进跨国公司的行列,有了市场,出货量高了,一方面是为了拿到的组件成本价格会低一些,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有民办成分的公司,从事自主研发才能有基础和动力,因为高科技研发成本相当高,必须要迅速转化为产品销售。不过通过这个,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各个已有的行业,该跨国的已经跨了,没有多少空间留给中国公司了,我们看到华为和中兴突围算是有些成效了,但都是在非洲,南美和一些不发达的国家比较吃得开,联想海尔TCL还在苦苦挣扎,可是就这仅有的几个准跨国公司也还都是高科技公司,这也可以说明,高科技对于经济发展有多重要了。

四:当在高科技的带动下实现了分工以后,以前的利润分配规律也几乎失效了,经典的经济学原理中或许勉强可以套用“最好的产品的价格可以不成比例地提高”,也就是说,作为源头的一流,二流的公司可以任意的制定他们的价格,因为没有其它人会,或者在同一个IT行业圈子里,各位几乎平级的老大对价格在很高的层次上达成了协议,他们不惧挑战,因为他们自信没有人也没有国家能够很快的对他们形成威胁,如果看到了威胁,那个时候再动用一下价格杠杆未尝不可,况且,持续的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然后申请新专利,总可以让这些公司或行业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微软,INTER,索尼等等,当然他们可能也有竞争者,但竞争者的作用只能是互相促进彼此的发展,况且竞争者本身也都是成长了几十年的高科技企业,这个在以前也是无法想象的,在以前,也许我做的不好,但我知道该怎么做,如果撕破了脸,我自己拿的起来,产品的样式,成分都不难知道,但现在不同了,有些行业,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一块印刷电路版,一套软件,谁也不知道隐藏在里面的是什么东西,除非原封不动的把人家成百上千的研发团队都搬来,把人家的技术文档都整来,因为人家研究的东西是几十年累计成千上万的,还是高科技的工作者的持续研究才得到的,试图自己研发,难,极难,但中国目前就在走这条极难的路。有篇文章是中国的官办经济,我看中国也有官办科技,当然,官办经济是主动的,官办科技则实在无奈的选择,是因为如果将科技发展的任务完全交给市场,这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产品销售的跟随性技术研究,是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做的。官办科技研究了好几年,中科院计算所的中芯也才达到奔三水平,而且还声称目标不是电脑,而是嵌入式系统,为什么,因为相当一部分嵌入式系统对芯片的性能要求并不高,或许我们还应付的来。不过,好在科技发展是不会停滞的,总会有一些新的技术出现,虽然新的技术大多数也都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只要一开始投入力度足够,切入到行业中还是有可能的,华为之所以做大,甚至于已经得到了欧美同行的认可,就是因为一开始华为巨大的研发力量和切入了一个新兴的市场。当然,这样的机会很少,我们甚至在抓每一个看上去似乎是机会的机会,比如国产三代移动标准,很多业界人士都提出这个标准不能单独组网,需要给欧洲的标准做补充,但信产部坚决不同意,以至于欧洲3G已经开始普及了,国内还在讨论技术上采用何种规范。


最后再说说爱国的问题,谈到爱国,说到民主,什么样的意见,都会在某个角度上来看有一定道理,不过也就只是看看罢了,因为那些道理大家早就分析得很透了,解决方案却依然没有,我是非常欣赏民主的,但是不希望强行实现西方式民主,因为这样一个人为的质变过程是相当痛苦的,不管成功与否,其负面作用都会持续很长时间,苏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工业,科技,教育的底子如此雄厚,十多年过去了,也才刚刚让人看到了复苏的希望,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功于911后时候石油的价格飞涨。而中国,技术,工业,教育都到不了当初苏联同时代的相对程度,资源更是没有,何况,也许古代,100年和1年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但是现在,社会动荡带来的科技发展停滞1年,可能就意味着以前好多的努力都白费了,甚至于中国最后一点摆脱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基地位的希望也破灭了,而一旦落位了,很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世代代都动不了窝了。所以,当前政府抛开一切,大力发展经济的做法还是有正确性的,并且这种发展经济,不该有过多的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指标而产生的短期行为,而应该立足于科技带动经济。因此我说,也许100年前,大声喊出来,那叫爱国,组织起义,武装对抗,那叫做实事儿,当作没事儿人一样该做什么工作做什么工作的,叫做愚民;但是现在,大声喊出来的,不一定真的是爱国,公开反×反体制,用实际行动公开对抗的,也不叫做实事儿,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的,特别是广大科技劳动者,虽然也许主观自己不觉得,但实际上他们实在做着最爱国的事情,这个在以前肯定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在以前,做事或者不做事,对于国家的进步没有太多的影响,但是当今不同,做事对国家进步的影响非常大。

另外,第一部分中提到了科技的发展使得政治形态的强制改变变得相当的困难,但此消彼涨,在一个一定程度上开放的社会中(为了排除掉朝鲜)执政者自身的调整和执政模式的和平演变反而会变得比以前容易一些,因为资讯,舆论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将大大提高,经济全球化以后,国家制度之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中国正在酝酿的物权法基本上全面借鉴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法律,同时目前执政党自身也在慢慢有所改变,比如问责制,虽然现在看来,力度还是太小,而且按照经验来看,似乎会有一个自身可以忍受的自我改变的极限,但实际上,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当社会制度开始制约经济发展的时候,社会一定会有一个改变的,只不过改变的模式和以前不大一样而已,而目前,暂时还看不出社会制度制约了经济发展。政治是表象,经济是诱因,科技是21世纪的经济的内涵,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前两者的关系,但也正因为中间隔了这么一道,让人很少将政治和科技直接联系起来,到了21世纪,应该有政治科技学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