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0-3-22 09:21:27
浮躁的社会,都想快速成功。过去评个教授好歹也要到四十岁以上,现在三十刚出头的都在评教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21:40
也是老教授们才敢这么举报,换做他人,恐早就被“有关领导”“约见”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26:21
太现实了 不小心撞枪口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26:33
这只是中国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缩影而已,还是早点出来工作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26:46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呢没爆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29:37
老教授们说的是实话,校领导们说的却也是现实。问题是现在表面上是以老教授们的观点作为所谓的标准啊,原则啊,要求啊之类的,但实际上领导们的话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才是真正起作用的潜规则。至于李连生,剽窃抄袭固然可耻,可某种程度他上也是一个受害者或者说牺牲品。
和官员FB一样,大家都知道是咋回事,但是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都不说,否则就等着和谐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31:51
呵呵,领教了,教授、专家原来可以这样搞的,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35:54
要是专门成立一个学术打假机构,那该赚多少钱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38:57
国家的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42:07
哎呀,真是的,搞成这样,不正之风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43:13
鄙视窃贼们,支持伸张正义的老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44:23
allevon 发表于 2010-3-21 11:17
西安交大的这一事件,只不过是中国教育界整体作假的一个事件而已!
完全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48:44
悲剧。学术的悲剧,体制的悲剧,国家的悲剧。前有上海交大汉心造假,中有浙大的药学院造假,现有这个造假,该是整顿一番的时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49:11
坚持正义的老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52:17
造假的人是心甘情愿造假吗?说白了,还是制度有问题啊。在这个制度下,想要出人头地,就得不择手段。何况全国一盘棋,都这样,是逆水行舟还是随波逐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55:49
学校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56:09
都是名利惹的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09:57:48
学术不古,师德不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05:53
西安交大6位教授在获悉该校束鹏程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教授涉嫌学术造假后,联名向校方提交评议意见,列举造假事实,因此启动相关处理程序,李连生被免去相关职务。不过,举报者中的三位退休教授被李连生等人以“侵犯名誉权”被告上法庭。(7月24日《中国青年报》)结果如何,法庭自有公断,但至少,这6位教授的勇气值得赞扬。
  当下,中国学术界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抄袭、剽窃,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至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们当然立刻想到了制度。这当然没有错。不过,学术共同体内部的道德自觉,对解决论文、科研成果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行为,才是基础性的。
  学术领域的制度之建立者,当然只能、只应当是学者们自己。因为,学术繁荣的制度基础就是学术独立,那当然也意味着,学术制度本身要由学者们自己来制定。如果指望外部力量,比如行政部门为学术界制定规则、建立制度,本身就有悖于学术活动的基本原则。
  学者们要为自己的学术活动建立规则、建立制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自觉,就是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好的、正确的,什么样的做法是坏的、错误的,因为,所谓的规则、制度,就是鼓励正确的而惩罚错误的。如果学术共同体缺乏这种基本的是非感,就不可能有自行制定规则、制度的冲动和坚定行动。
  当下中国学术界的困境也正在于此。7月10日,中国科协发布了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相当多的学者认识到学术腐败已相当严重。更值得注意的是,有55.5%的受访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推测起来,应当也有很多学者知道,本人的论文、科研成果遭到抄袭或剽窃。但是,其中大多数学者可能对此没采取任何行动。当那些抄袭者、剽窃者堂皇地出现在各种学术活动中,似乎没人会有什么表示。
  面对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学者们不采取行动,原因很多。由此导致的结果却确定无疑: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不受节制地蔓延。人人都自称受害者,但人人都容忍、甚至纵容伤害随意扩散。人们习惯性地或无奈地让行政部门介入,强化行政性管理,不过是饮鸩止渴。
  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是学术共同体的道德自觉。这种自觉必然从少数人开始,他们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仅仅是旁观者。不管怎样,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是非感,也具有一定的勇气。他们不能容忍那些不正当的行为,起而揭露自己的同事、同行、弟子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西安交通大学的6位教授属于这类学者,他们基于对“专业声誉”的珍视,而举报同事的学术不端行为,从而启动相关机构的调查与处理程序。
  这当然只是个案,他们的行为也显得有点悲壮。如果中国学术要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就需要更多学者像他们那样起而行动。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行动并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比如,在公开场合对那些有学术不端、腐败行为者表示出抵制的姿态。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采取这种行动,则那些行为不端者自然会收敛,学术空气将会逐渐净化。而健全的学术规则、制度,也就在一个个学者的行动中逐渐浮现、清晰、成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06:29
哎,悲哀啊,恬不知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07:36
无语了,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07:54
悲哀,震惊,难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11:51
今天(3月21日)上午举行的西安交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2007年12月,在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公示期间,我校陈永江等教授实名举报李连生在申报“往复式压缩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学校对此举报高度重视,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展开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学校于2008年3月致函教育部,建议撤销授予该项目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随着对李连生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核实,2009年4月学校决定免去其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2009年12月,针对李连生相关学术不端问题,校学位委员会决定免除其博士生导师资格。
今年3月5日和3月20日下午,学校在此前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基础上,两度召开“六位教授举报李连生学术造假问题”专题会议,提出对其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的初步意见。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上,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术行为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西安交通大学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暂行办法》作出上述处理决定。
学校党政联席会议指出,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严谨治学传统的百年老校,对于建设优良学风的要求是严肃的和一贯的,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存在,一旦出现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12:04
哎……所谓学术,纯属虚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22:11
中国大学大抵都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23:46
现在抓这个抓得严  咋还有人顶风而上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26:22
My Humblest wish----------------PLA of mainland haven't done in this way.

God. Salvage soul of Chines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26:56
10# 达侃 并非是人的好坏这么简单,而是现今的制度下,理性人的合理选择,被检举的概率太小了,剽窃的收益又这么大,谁都会想试一试的。现在的青年人,难保不会人过中年时,也犯同样的错误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自然也要代际转移成本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27:56
7# allevon
你好精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2 10:28:07
学术,学而无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