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人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言近而旨远,辞浅意却深。精美的谚语更是其中滚动的珠玑,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因此,能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朴素而长久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德国的伟大作家歌德说:“经验是永久的生活老师。”在倡导创新的今天,经验的东西虽不可完全承袭,但也不能一概舍弃。谚语作为人民世代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包含着许多可贵的管理思想,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对今天从事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的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记住这些简练、精辟的谚语可以不用花费大量精力去理解、记忆那些冗长的管理学理论,从而化有形于无形,驾轻就熟地运用理论进行管理。 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已经形成共识,任何性质的组织,干任何事业没有合适的人才都是不行的。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会因得到人才而兴,因失去人才而废。秦得商鞅而一统天下,清因诛杀戊戌精英失去了最后的振兴机会而致灭亡。当今很多国家制定了人才兴国战略,例如新加坡、印度等。更有很多企业把人才当成自己的宝贝和命根子,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薪就是重视人才的有力例证。美国玛丽·凯公司的创始人玛丽·凯说过,优秀的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招聘到优秀人才,并留住他们,是一个优秀公司的标志。
人才的重要性在谚语里有很精辟的概括,柯尔克孜族有句谚语:“马——牧人的翅膀”,把人才比作骏马,比作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实现梦想的翅膀。这不禁使人想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把人才比作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名言妇孺皆知。
人才招聘
既然人才很重要,那么在需要人才的时候就要进行招聘。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把优秀、合适的人员招聘来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进行招聘?谚语是这样说的:“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就是说招聘人才时要视野开阔,海纳百川。“从广义上说,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只要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跨越国界,不管学历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不计男女性别。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事业能够做那么大就是无形中践行了这一谚语。他说,在他眼中都是人才,只要放对了位置,每个人都是人才。管理学大师曾仕强也说,一等的企业家无人不能用。
然而,中国目前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存在很多误区。最突出的表现有:第一,学历限制。当然起码的学历要求是必须的,因为学历是衡量一个人知识多寡的重要尺度,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标志。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把它极端化了,盲目追求高学历,高中生能干的工作非要本科生,本科生能胜任的非要研究生,甚至把学历与能力划等号。这不仅无谓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增大了员工的流动性。第二,工作经验限制。目前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人所共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对工作经验要求过严,不光要有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还要求同类同岗的工作经验。招聘有相同工作经验的人从眼前看当然是有好处的,拿来就能用,不用进行培训,也无需其它方面的投资。但实际效果未必如愿。松下先生说过,只要求职者有诚心,肯苦干,不一定非用有经验的人,见解十分深刻。经验相对于敬业苦干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次要的。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要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适度区别,不可千人一面。第三,性别限制。好多单位不要女性,这是很不明智的。事实证明,在有些工种和岗位上女性比男性干得好。
在招聘时如何选择人才呢?英国有句谚语说:“相马不可凭马蹄”。就是说选择人才时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例如上面说的文凭、资历等。人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忠诚度等内在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人才招聘时,要允许人的缺点存在,因为“没有没虫的花园”、“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希望骡子无缺点,只有自己徒步行”(英国谚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领导者大都喜欢听话的下属。事实上,真正的人才都是有个性、有骨气的,“没有没刺的鱼”(德国谚语)。他们不会像太监在皇帝面前一样唯唯诺诺,因此常常不得重用。关于这一点,藏族谚语很有见地:“一匹马不善走,再驯服也不值钱。”
人才使用
把人招来是为了使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而不是养起来或用作摆设。要使用人才,得先了解人才。维吾尔谚语说:“不要让没有摸清性格的马驮东西”。如果不经了解就重用,后果会十分严重,因用错人给公司带来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公司甚至因为用错人而破产倒闭——“你让骆驼跳舞,它会踏坏你的瓜地。”
同时,在使用人才时要做到“尺有尺用,寸有寸用”,因材施用,“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小才不可大用,“兔子驾不了辕”,兔子驾辕会误事;大才不可小用,小用则难留。松下幸之助说,将错误的人放在错误的位置上就是将一个障碍物放在成功的道路上。而对于真正的人才,则要大胆使用,重用是对人才的最大激励,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创造效益——“载重的毛驴跑得快”。
在人才的使用上,大家一致认为赛马而不相马,谚语“一匹马奔跑看不出快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只有通过使用,通过“赛跑”才能识别出来。
人才培训
谚语说:“砌墙先打基,吃蛋先养鸡”,不要“套车去拉粮才想起驯马”。就是说人才培训要走在前面。人才的培训很重要,培训主要集中在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素质、技能、企业价值观等方面,以提高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益。中国很多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结果培训费用预算很少,不到企业产值的1%,而国外不少企业可以达到3%以上。摩托罗拉公司的员工每年至少有一周时间接受培训,公司每年的培训经费高达1.5亿美元,仅摩托罗拉大学就有14个分校。
考核
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发现人才、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看在企业里面呆了多长时间,而是要看他给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美国谚语“判断树的好坏,看果子不看叶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蒙古族谚语也说:“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
人才激励
人是有欲望有需求的,要想发挥人才的作用,必须满足他们的合理欲望和要求,也就是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激励有物质性的,也有精神性的;有正激励,也有负激励(即通常所说的奖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惩罚不可多用,所谓“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服的人是真的”、“好马却宜少加鞭”,“如果总是勒紧缰绳,最驯熟的马也会踢人”(高山族谚语)。意思是惩罚过多,要么人才流失,要么人心涣散。
上司的领导风格对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独裁粗暴,就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非洲谚语说得好:“谁愿意在狮子的吼叫下舞蹈?”相反,如果上司作风民主,关爱下属,员工就会心悦诚服,努力工作,正如蒙古谚语和柯尔克孜言语所说:“人在和蔼的话前屈服,马在柔软的草地上打滚”,“奔驰的骏马不靠皮鞭,要靠骑士日常照看。”
报酬
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报酬起着重要作用,人工作的很大原因和动机是为了获得报酬。合理而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吸引、留住一批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上,报酬太差肯定起不到激励作用,留不住真正人才,谚语“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想让马儿跑还不想叫马儿吃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应该掌握一个度,奖金并不是发得越多越好,“蜜多不甜,油多不香”。现在的报酬体系中,很多公司都采取了股票期权,这一做法很有效果,有道是“吊肉跌死猫”。对真正的人才要不惜重金,“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
人才流动
企业发展要建立起良好的淘汰机制,使人才流动保持合适的比例。没有外部流动,企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缺乏活力,所谓“流水不腐”;反之,流动率太高,又无法保证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留住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还要做到不求全责备,“名驹难免有斑,美玉难免有瑕”(蒙古谚语);对人才不是故意所犯的错误,要能包容原谅,因为“人有失足,马有漏蹄”,谁都不是神明。如果留不住人才,要多从企业自身找原因,“骏马瘦了,根在骑手”(哈萨克谚语)。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独特、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这些谚语并不能代替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理论,但可以从定性的层面上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内容。
作者:李继先 来源:《企业研究》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