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01-08真题答题要点解析
2001年
一、 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
(1)概念(2)图形分析(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2生产的经济区域
(1)定义:生产的经济区域是指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投入品组合。(2)图形分析(3)补充说明:没有一个厂商会在等产量线斜率为正的点上运行,因为在这种点上总会有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为负。这是因为等产量线意味着投入要素的组合带来相同的产量。等产量线斜率为正却意味着两种投入要素都增加,而产量不变。
3经济租金
(1)概念(2)简要说明什么是租金和准租金
4对外贸易乘数
(1)乘数(2)对外贸易乘数概念(3)代数表达式
5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3)图形分析
二、简答题
1、 简述非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弹性的几何求法。
(一)需求弹性
1概念 2分类(1)点弹性(2)弧弹性
(二)非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弹性的几何求法
1代数式2图形分析
2、 垄断厂商实施三级差别定价时的价格和产量是如何确定的?
(一) 差别定价(概念和类型)
(二) 垄断厂商实施三级差别定价时的价格和产量的确定
A.在不同的市场而言,厂商应该使得各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
B.厂商应该使生产的边际成本MC等于各市场相等的边际收益。
代数分析:MR1=MR2=MC 价格和各个市场弹性的关系
(三)结论(见课本):获得更大的利润……
3、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 帕累托最优状态
1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定义 2 看不见的手定理
(二)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
1生产2交换3生产和交换
(三) 总结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达到以上的三个条件
4、 如果政府实行平衡预算,即政府购买的增量与税收的增加量完全相同,均衡收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一) 平衡预算乘数(概念)
(二) 回答:收入增加了一个与政府购买与税收增量相等的数量
(三) 代数分析,见课本
5、 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以及两种曲线的意义
(二)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达到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的情形(图形分析)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方法也就是对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三、论述题
试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政策含义上的区别。你认为目前我国能否通过人为制造通货膨胀的办法来降低失业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一、 菲利普斯曲线
(一) 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几种以及提出
(二) 图形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1 附加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的得到
2 政策含义
(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得到
2 政策含义
(三)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
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不存在,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无效。
三、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启示
结合当时的宏观政策分析
2002年
一、 名词解释
1蛛网模型
(1)概念:表示供求平衡时价格和产量决定的模型,以及产生的原因(2)代数式(3)三种模型(4)举出一种图形的模型
2扩展线
(1)概念(2)图形分析(3)表示的经济学含义(见课本)
3消费者统治(讲义第十面)
(1)概念的提出(2)分析表示的经济学含义(3)作用: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4资本边际效率
(1)概念,与投资的关系(2)图形分析(3)相关名词:投资的边际效率
5单一政策规则
(1)来源:货币主义(2)内容(3)该政策曾经作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一种(加上一句)
二、简答题
1,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出需求曲线的?
(一) 序数效用论
1概念2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
(二) 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图形分析,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价格曲线
(三) 正常品和劣等品分析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其成因有何不同?
(一)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1概念2图形分析
(二)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均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
(三)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长期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分析
3,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又是什么?
(一)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边际生产率分配论
1、 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MC=MR)
2、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三种类型的市场
3、 图形表示
(二)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1、 要素供给的效用
2、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使用的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效用
4,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记入GDP之中?
(一) 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和股票债券上的投资的差别
(二) 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的原因
(三) 存货投资也要记入GDP之中的原因
5,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是什么?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一)挤出效应的概念
(二)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结合图形分析,见课本)
1 “完全挤出”的情形
2 “不完全挤出”的情形
(三)挤出效应的决定因素(P 518。4点因素: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k,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三、论述题
试结合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法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状态、高涨状态、滞胀状态和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并简要说明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
一、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一) AD曲线图形和意义
(二) AS曲线图形和意义
(三) 均衡分析
二、 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
(一) AD曲线移动
(二) AS曲线移动
(三) 共同作用(分析短期的萧条状态、高涨状态、滞胀状态和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
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治理“滞胀”是最困难的,比单纯治理“滞”和单纯治理“胀”都要困难。美国1981年里根上台后,主要采取的政策是紧货币、松财政政策。针对今年的中国形式,理想的政策应当是:紧货币、松财政,放价格、调结构,抓改革、促转型。所谓“紧货币”,主要是为了抑制通胀。总量政策应当继续从紧,不能开闸放水;但是应当注意更多的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也就是利率的调控作用,消除负利率。所谓“松财政”,主要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在总量上能不能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和政府投入,且重点放在调整结构上,例如增加社保、救灾方面的投入;补助穷人以增加抗通胀能力。另外就是降低税负,降低所得税和取消利息税;还有可以探讨的是,能不能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所谓“放价格、调结构”,,正确的调结构方式应当是理顺价格,把价格理顺了,由价格机制去调整结构——但是一定要注意,只有管住货币才能放开价格,否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所谓“抓改革、促转型”。举例而言,近来呼吁较多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由于货币紧缩造成的,货币放松的时候,中小企业融资一样困难,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比如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和担保公司,又比如成立民营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
(1)定义(2)与绝对优势的差别(3)举例说明
2.纳什均衡
(1)定义(2)画表举例(3)与占优均衡的差别
3.需求收入弹性
(1)定义(2)公式(3)奢侈品,必需品 ,低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4.资源配置效率
(1)经济效率 (2)帕累托 (3)完全竞争市场最有效率
5自然垄断
(1)定义(2)原因:规模经济(3)VC小于AC
6购买力平价
(1)平价的定义(2)同一价格定律(3)购买力评价的意义
7.乘数效应
(1)乘数的定义(2)几种乘数的公式(3)乘数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8.菲利普斯曲线
(1)定义及演变(2)图形(3)政策意义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外部性?其解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一)外部性
(1)定义 (2)四种类型
(二)基本方法
(1)税收和津贴(2)企业合并(3)规定财产权---科斯定理 各项展开论述
2,简述垄断竞争的三个特点。它如何像垄断?如何像竞争?
(1)三个特点①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有着很强的替代性;②一个生产集团中企业数量相当多;③厂商规模较小,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行业较易。(2)垄断竞争市场就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两者结合的市场组织形式,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状况。(3)垄断竞争和垄断相同点:有一些价格控制能力,每个企业都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且都在产量上都有过剩的生产能力(4)垄断竞争和竞争相同点:企业的数量众多,彼此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行情较为自由地进入或者退出某个行业,不存在行业壁垒。 在长期中,利润都为0。图形上,需求曲线都较为平坦。
3,什么是GDP平减指数?什么是消费物价指数?两者之间的区别?
(1)GDP平减指数定义,公式
(2)消费物价指数定义,公式
(3)GDP平减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
两大差别: a) GDP平减指数反应了国内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消费物价指数反应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b) 如何去加权得出一个适用于物价总水平的数字。统计局不会总是去改变一篮子构成,而GDP平减指数完全不受这个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影响
4,请结合供求曲线说明税收引起的福利的无谓损失?曼昆 上册P138
(1)供求曲线以及图形 (2)税收无谓损失是指税收引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效用剩余的减少与政府增加的收入之间的差异。(3)图形表示各个部分,打入一个楔子。将税收前后情况做比较。(4)一方面因为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另一方面因为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也可能下降了,生产者的剩余也减少了。减少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一部分变成了政府的税收,其余的等于由征税造成的无谓的损失。税收造成的无谓的损失被称为税收的额外负担。额外负担衡量了经济的效率损失,因为征税减少了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
5,市场中存在垄断的原因有那些?
讲义P10四个原因,各项分别展开。
6,简述效率工资
(1)效率工资的定义 (2)意义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人工作的效率与工人的工资有很大的相关性。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工人效率更高。目前,主要存在四种效率工资理论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适用于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影响营养。多给工人点工资,工人才吃得起营养更丰富的食物,而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
第二种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效率工资认为,高工资减少了劳动的流动性。工人由于许多原因离职--接受其他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或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