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hab88651036
三楼的同学,你的帖子误导了绝大部分同学。我想说几点:
首先,实话说,我就是财科所的研究生,我们这届(2008年入学的硕士)没有一个是你所说的**级别的干部,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复习考上来的。这届生源中,有清华、北大、复旦、北航、华科、人大、中财、山大、中山等一般意义上的好学校,也有一些是非重点学校的同学。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认认真真复习,分数能达到370左右,你就有一定的把握能上了。(当然根据各年情况有所不同)面试也都是比较公平的,大家都要分别经历经济学面试、专业课面试、英语面试和专业课复试笔试,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把关。
其次,财科所都招了20多届了,国家统一考试,毕业自主择业。经济学综合和人大的要求相近,我们那届复习参考时都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数学、英语、政治不用说什么。经济学综合这科,只要好好复习,100分以上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三,财科所目前还是公费。2009级会计学,因为由个别考上的同学去工作了,最后所有考上的全公费。这点来看,目前高校仍采用这种政策的应该不多了。
第四,财科所注重实习,所以不少同学研一开始就在财政部、税总等部位,或者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地方实习,所以研究氛围相对高校确实淡一些,但是学习风气是很好的。
第五,关于导师。这是让大家误会最多的。我想说的是,财科所的导师资源是很丰富的,财政学(包括投资、宏观调控、税收、财政理论等)甚至有些好导师都带不上学生(我们这届财政学导师多于学生)。而且,财科所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是从十月份开始,之前也许有些同学会主动联系导师,但是如果你连复试都没过,根本没希望。事实上,我们寝室基本上都是九月份和十月份才定下来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博士生中有一些是财税系统的,这是中国的现状,你看看现在有哪几个学校不愿意招这种学生(北大除外)。
看到最近人大经济论坛上关于财科所的讨论也不少,这里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家的误解也有一些。作为财科所的一员,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也希望有心人多关注关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如主题所说的,这确实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