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商品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这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实,但是其内在机制未必平凡。在所谓商品交换中,一夸特小麦换一夸特小麦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例如一夸特小麦换X量鞋油才是常态,其中的关键首先在于使用价值的不同。使用价值的差异越大,商品交换就越是引人深思,马克思早前使用过一个更惊人的例子:“一座宫殿的交换价值可以用一定数量的鞋油表示。反过来,伦敦的鞋油厂主们曾用几座宫殿来表示他们的大批鞋油的交换价值。”(11)象征贵族风范的宫殿竟然可以等于一定量的鞋油!平等的时代何以是平等的?以人生而平等来奠基难免有嫌玄虚,而宫殿等于鞋油或鞋油等于宫殿,则可谓最强有力地表达并造就了平等。当然,鞋油等于小麦或鞋油等于宫殿还可以说只是引人入胜的事实,还只是某种内在根据的外在表现。《资本论》由上述事实极简捷地做出了推论:“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Die gültigen Tauschwerte derselben Ware drücken ein Gleiches aus)。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die Ausdrucksweise, die 'Erscheinungsform')。”(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