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9955 31
2010-04-04
我有个疑惑是关于这个人的。我是90年代的本科生,那个时候我就看他创立的“新制度主义时代”,坦率的说,对我影响是蛮大的。

后来很多年没有关注他了,那天在网络上看到了这个人,发现他已经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拿到了经济学的博士,现在在西北读博士后(百度知道)。他目前在网络上很活跃,除了他自己的那个网站以外,在很多网站上都有博客。也积极的参加很多政策的争论,最近好像是关于什么车票的。

凭我的知识,如果仅从学术来说(当然就不包括泛泛而谈的那些评论了),评价一项政策的效果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不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允许我们做实验(如何得到一致的因果关系,这方面有大量的文献)。因此如果很积极的介入到这些议题中,我的预期发起或者参与争论的人应该受过严谨的训练,或者得到同行承认的学术水平(注意,一定要同行,因为只有同行才能真实客观的评价学术水平。一般的侃侃而谈,外行人都会觉得学术了得,是否是真的了得,只有同行最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高限度的预期政策改变后的结果和最低限度的降低带来的负面影响。

好,看他的资质。他获得博士的学校(虽然小点),也是不错的北美高校,现在读博后的地方西北大学更是名校了。应该说训练不会差到哪里去。

再看同行评价,这主要体现在在那些匿名审稿杂志的发表数量。他在他的简介上也说他有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但是我用google学术搜索他的英文,好像没有任何英文发表。然后用知网搜索,结果倒是有100多篇(最近的发表是2010年),但是绝大多数都不是论文,而是半学术或者漫谈,且基本上都是在一本叫《互联网周刊》的“期刊”上。

下面是我的疑惑,我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是他代表的那些在网上非常活跃,整天进行政策性争论(也许是为了改变政策),或者整天和知名学者吵架的人。

一个学术水平没有得到他同行认同的人,通过很多渠道广泛发表一些浅显易懂的关于政策的观点,对于经济学初学者或者一般读者是不是会产生误导?让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政策性评价都是这样拍个脑袋或者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就可以得到的(我们以前大大地都吃过这样的苦头)???

我不是反对出书,也不反对你广泛散播你的观点。我只是觉得如果你立志在于影响政策或者开启民智,你的学术水平首先应该得到你同行的承认(因为一般人无法评价)。不过看到你的发表记录,我真的捏一把汗,你的同行评价文章是0啊。

小和尚下山耍武艺,我们当然是嗷嗷的叫好。但这是不是真功夫,还得江湖习武的人才能告诉我们。你老是走江湖吆喝你耍的是真家伙。我们学到后,万一是假的,不被人海扁才怪。

我没有用任何过激的言论,所有的事实大家都能在网上自己重复。我只是想对这样的现象和参与者做认真的讨论,因为媒体上网络上这样的人太多。不是什么税收改革,就是废除计划生育,户口政策等等。叫好声当然不断,方案看起来也令人激动,但是是不是有学术上严谨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我都是很保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4 21:56:55
呵呵,想做学术还是去美国读博士,水平有一点,主要也是混圈子,什么哈佛的圈子啊之类的,水平不见得多高,但是圈子好,有人提携,那就快。真正学术上做贡献的大牛又有几人?大家都是混口饭吃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4 22:34:44
似乎不需要把某个人专门拿出来讨论。呵呵。
薛兆丰说,他作的都是基本经济常识的普及,因为国内很多经济学家连常识都没有。
PS. 这个是他说的,不是我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11:44:43
呵呵,调侃一下,敢问楼主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呢?如果对于薛的观点存有质疑,楼主大可以以理服人,对其“谬论”抽丝剥茧,批他个体无完肤,打他个人仰马翻。然而,质疑其是否得到所谓“同行们”的认可、考察其出身和背景、怀疑其动机和立场,恐怕不是“内行们”所应抱持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11:51:12
是的,像经济学专业水准,一般普通人要判断信息成本很高的,只有同行判断也可作准。这指专业水准的标准,我认为是这样的。另外,经济学是经验科学,要判断评论具体现象与政策得调查研究具体的现象,才能解释,才能作建议,否则,没信息含量与科学含量的。

老实说薛兆丰以前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看过他基本全部文章,但现在我基本不再看他写的东西,因为没有信息量了。经济概念与理论,比他系统简洁的人,太多了,随便找个欧美经济学教授的文章,都比他的解释更系统简洁。不像张五常、周其仁等人亲力亲为做实地调查研究,他也基本没有实地调查研究,对我了解现实,增加对现实的约束知识也提供不了信息量。

举个例子,比如火车票的现象与问题,一个租值消散理论,早就说得清清楚楚了,非价格机制下的消费方式,一方面服务品质下降,另一方面非生产性的努力增加,导致租金消散。很简单的嘛,薛兆丰写这么多关于火车票分配方式的文章,无非说这么个含义。他又不去实地调查具体的细节,无法提供给我现实世界现象的信息量。

对于初学者,他的文章,作为启蒙,可以学到一点东西,当你对经济学框架有了一个基本认识,他的文章,不看也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5 16:34:35
博主回复:2009-01-10 13:14:08

关于薛兆丰,受张五常教授的嘱托,声明如下:

1、薛兆丰从来都不是张五常教授的学生,现在也不是他的朋友。

2、张五常教授说,薛兆丰是不懂经济学的。

——本博客管理员

真实世界经济学2010-04-05 16:30:18 [举报]

短期收入看,薛兆丰是懂经济学的,因为,调查研究现实约束条件,成本太高,不如研究无约束条件的经济学,收入来得高。比如谈没有货币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谈没有人口、资源约束的中国经济制度(他用欧美等国的经济制度效率,分析批评教授所谓县际竞争制度)等等。个人认为,他不可能是不知道,是知道,但为短期租值最大化,不得不这样做。

长期看,薛兆丰是不懂经济的,他谈的东西,长期而言,收入为零,财富为零。

有人选择财富最大化,比如莫扎特,把灵魂、生命与思想融为了一体,来写他的<安魂曲>,比如科斯、张五常,一个可以用掉所有金钱、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办一场交流会,仅仅为了多知道一点对中国发展约束条件的信息,另一个,可以为此把<中国的经济制度>当作<安魂曲>来写。

有人为了使一般人能学习作为经验科学的经济学,在众人迷惑的货币、租金等概念上,不厌其烦解释又解释,降低了改革过程中的信息费用,加快制度变迁过程,长远看,财富也一定不为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