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0-1-16 15:09:12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16 14:49
石开石供给曲线是在价格数量坐标系中,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反方向变动的曲线。
+++++++++++++++++++
文章开 ...
至于为什么重合?
很简单啊,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无法成交。
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必然有供给量=需求量。
所以石开石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但是因为一般而言,供给量都小于需要量。所以供给曲线只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重合?
你就是拿嘴喷啊,喷出来的。


“很简单啊,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无法成交。

瞧,多简单啊。价格怎么形成的啊?就是成交价嘛,双方一成交,有成交价,就这么出来的吗。

瞧,多简单啊。供给和需求,买方和卖方,如何形成的价格?一拍即合嘛,双方握手成交,一握手,出来啦。



所以说嘛,大爷说你,你就是一个公式:成交比例=货币数量/货物数量,没别的了。

所以说嘛,大爷说你,你就是倒果为因,根据交换的结果,说明价格的成因,说明价格的形成,说明其动因,其过程。

所以说嘛,大爷说你,你是神奇射箭法,一天之内,让全人类,人人变成了神射手:只须箭靶的靶心,对准了箭头的尖尖,必须对准,也必然对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09:19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03
固然,人家西方经济学的需求曲线,也是你所谓的反方向变动的曲线,
但是,人家手里有表。有表懂吗?那么 ...
谈谈需求定律与供给定律
需求定律与供给定律是西方经济学概念。
需求定律的内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供给定律的内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动: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需求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价格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价格供给方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销售)的商品数量。
需求定律与供给定律中均有一个“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
需求定律中的其他因素指的是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等等。
供给定律中的其他因素指的是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等等。
我们用数学方法分析一下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的结论是: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这可以用微分形式表示为:dQ/dP小于0。
笔者认为,所谓的需求,其实是指不同价格与不同需求量之积所表示的货币数量,或者说是不同价格与需求量的购买预算的多少,一般用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无数个价格需求量点的集合)。
定义价格需求(量)弹性为:Ed=(dQ/Q)/(dP/P)。
定义价格预算弹性为:Em=(dm/m)/(dP/P)。
Q需求量,P价格,m购买预算。
有以下公理存在:m=PQ
或写为:dm/m=dP/P+dQ/Q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dP/P(假设dP/P不等于0)可以推出:
(dm/m)/(dP/P)=1+(dQ/Q)/(dP/P)
即:Em=1+Ed
假设Em小于1,可以推出:
(dQ/Q)/(dP/P)小于0即:dQ/dP小于0。
反过来,如果dQ/dP小于0,可以推出:Em小于1。
也就是说:Em小于1是dQ/dP小于0的充要条件。
直接地说,需求定律中的“其他因素不变”可以替换为Em小于1。
需求定律可以另行表述如下:
如果价格预算弹性Em小于1,那么有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即dQ/dP小于0。
现在可以说一说供给定律了。供给定律可以理解为一定的商品量如何销售的问题。
应该如何销售呢?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无法成交。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定的商品量中拿出一定的商品量销售,必然存在一个价格使要销售的一定的商品量能够全部售出,这个价格是一定需求量对应的价格,这个一定的需求量=要销售的一定的商品量。
我们可以把要销售的一定的商品量(它对应一个价格)称为供给量——这是某一价格供给方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销售)的商品数量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显然:在任意可以实现销售的价格,必然存在:供给量=需求量。也就是说供给量与需求量一样,与价格反方向变动。与需求量是价格的结果不同,供给量是价格的原因。
可以认为,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在价格确定的时刻,需求曲线是一定的。不同时期某一地域需求曲线是可以变化的。
可以得出结论了:
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价格与供给量反方向变动:供给量多,价格低;供给量少,价格高。或者说: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
不同供给量价格点组成的线是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在需求曲线移动的前提下,价格与供给量点随之移动——即供给曲线随之移动——依然与需求曲线重合,是新的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以上是正确的供给定律。
西经的供给定律是错误的。西经的供给定律在供给时根本不考虑需求(需求曲线)的存在,是非理性人的臆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这相当于前文所说的正确的供给定律,笔者称之为中国的供给定律。在经济学方面,中国古人还是颇有见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0:17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09
至于为什么重合?
你就是拿嘴喷啊,喷出来的。
新需求供给理论简介
    一、需求、需求量、需求定律
需求是指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为购买某商品支付的货币数量。需求分为线需求与点需求。线需求是不同价格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为购买某商品支付的货币数量。点需求是某一价格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为购买某商品支付的货币数量。需求的量纲是货币单位。
需求量是指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需求量分为线需求量与点需求量。线需求量是不同价格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集合,线需求量有很多值。点需求量是某一价格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点需求量只有一个值。需求量的量纲是商品数量单位。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这是需求定律。有需求曲线与需求定律对应。
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价格需求量之积表示点需求,所有的点需求的集合是线需求。
    二、供给、供给量、供给定律
供给是供给方生产商品并提供出售给需求方。供给分为生产供给过程与销售供给过程。
供给量指的是供给方生产或销售的商品数量,供给量分为生产供给量与销售供给量。
生产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是:一定条件下,价格高生产供给量增加,价格低生产供给量减少。这是生产供给定律。
与生产供给定律对应的是生产供给曲线。生产供给曲线有两条分别位于需求曲线的左右,随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变动。
价格与销售供给量的关系是: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销售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销售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这是销售供给定律。
与销售供给定律对应的是销售供给曲线,销售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随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变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1:12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09
至于为什么重合?
你就是拿嘴喷啊,喷出来的。
供给——被西方经济学念歪了的经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数量。
供给函数: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供给函数:
Qs=f(P,Pr,C,T,…)
Qs,供给量;
P,该商品价格;
Pr,相关商品价格;
C,生产成本;
T,生产技术。
以上是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各种资料,大同小异。
从供给的定义中,可以推出供给量是提供出售量;从供给函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推出供给量是生产量。西方经济学的供给量其实有两个指向:提供出售量、生产量。
笔者认为供给包括三个环节:生产、向市场提供出售、售出。或简化为两个环节:生产、销售(向市场提供出售、售出)。
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生产环节以价格为信号,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销售环节是以需求为导向,决定如何售出(售出多少数量?以什么价格售出?)。
生产环节有生产供给定律: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高,增加生产供给量;价格低,减少生产供给量。生产供给量就是所谓的生产量。价格高低是一个范围,在价格高的范围,价格下降也增加生产供给量;在价格低的范围,价格上涨也减少供给量。由于生产者众多,生产能力不等,影响生产供给量的因素很多,所以生产供给量并不能预先确定,某一时期的生产供给量以实际生产的数量为准。
销售环节有销售供给定律:
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销售供给量多,价格低;销售供给量少,价格高。或:销售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销售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销售供给量指愿意并且能够售出的商品量,对应某一价格。
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定律并不考虑价格的具体高低,只考虑价格的变化,这显然是欠妥当的。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定律中的供给量意义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定律严格来说不能说是定律,只是一种说法,还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供给、供给定律是被西方经济学念歪的经。
供给函数是关于生产供给量与影响生产供给量的正确的关系。
我们重温一下供给函数。
Qs=f(P,Pr,C,T,…)
在某一时期(例如一天,一周,一月等等),可以假设影响生产供给量的因素确定,那么必然有生产供给量为一定值。现实中某商品在一定时期,生产供给量是一定的。笔者称之为生产供给量为定值原理。
生产供给量生产出来之后,一定要销售。如何销售?销售必须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或者全部销售或者部分销售。
生产、销售两个环节全部完成,供给才完成。
供给的意义“是指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并提供出售给需求方的行为”。供给是生产、向市场提供出售、售出一条龙,半途而废(例如产品积压)不是供给。
这样理解供给,才符合供给的事实。这才是正确的供给经。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搞有针对性满足需求的供给,生产供给量基本上可以全部实现销售,不要进行盲目供给,造成产品积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1:32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16 15:10
新需求供给理论简介
    一、需求、需求量、需求定律
需求是指需求方愿意并且能够为购买某商品支付的货 ...
剽窃犯是缩头乌,除了回避问题,逃避问题,那就是显摆懒婆娘的裹脚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1:54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09
至于为什么重合?
你就是拿嘴喷啊,喷出来的。
供给定律的三个逻辑错误
供给定律内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化,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量的意义是:某一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量。
供给包括生产、向市场提供出售、售出三个环节。西经的供给量显然指向的是第二个环节。
供给定律的逻辑错误1:价格是原因,供给量是结果。
价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价格存在,必然先有需求与供给量存在:需求不存在,价格不会存在;供给量不存在,价格也不会存在。
一定的需求一定的供给量决定价格。
我们假设需求方的需求是m,供给方的供给量是Q,价格P=m/Q。也就是说:每一个市场价格都有一个供给量与之对应,是先有供给量,后有价格。
一个新产品一定是有了一定的供给数量后才能有一个价格与之对应——只有当向市场提供出售并愿意售出的商品量确定,才会有与之对应的价格。
供给定律的逻辑错误2: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化。
根据价格公式:P=m/Q,显然是价格与供给量反方向变化,特别地,如果需求m不变,价格P与供给量Q成反比。
西经是怎么得出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化的荒谬结论的呢?
如果把生产量理解为供给量,价格是原因,生产量是结果。西经必须把供给量理解为生产量,才符合这个因果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高生产量增加,价格低生产量减少。
西经把这个误解为“价格上涨生产量增加,价格下降生产量减少”。
事实上,价格高时,价格下降生产量也增加,新产品初始生产就是这样,例如电脑,初始价格很高生产量很少,之后生产量增加价格下降生产量还是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只到价格下降到很低。
事实上,价格低时,价格上涨生产量也减少。例如前些年的煤,达到最大生产量后价格降到很低,开始减少生产量,价格回升,生产量依然减少,价格继续回升,生产量还是减少。这是所谓的去产能减产量保价格。
供给定律的逻辑错误3:其他因素不变价格高供给量可以多。
根据价格是原因供给量是结果的条件,供给量只能理解为生产量。
其他因素不变,其中短期含资本投入不变即最大生产能力不变,生产量主要取决于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不变,生产量一定有一个天花板,达到最大值,不能继续增加。但供给定律对此却无限制,生产量可以无限增加。其他因素不变,价格越高,生产量越多——这是自相矛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2:23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09
至于为什么重合?
你就是拿嘴喷啊,喷出来的。
供给定律是理性行为还是臆想?
供给定律大家都知道,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或者是:价格高,供给量多;价格低,供给量少。供给定律可以用一条右斜向上的供给曲线表示。供给,西经的解释是提供出售的意义。提供出售,笔者理解为:向市场供货待售。
我们知道,有需求定律存在: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或者是:价格高,需求量少;价格低,需求量多。需求定律可以用一条右斜向下的需求曲线表示。
作为供给方,应该知道需求定律的存在。在某一时期,可以认为需求曲线是不变的。
面对不变的需求曲线,理性的供给方会干那种违反需求定律的事吗? 不会,他们会遵循需求定律。
他们如果要卖高价,一定向市场减少供货,很多企业搞饥饿营销,就是为了卖高价。他们不会向市场提供很多货,又想卖高价,他们知道,高价,卖不出去那么多货。
他们如果要销售的量多,一定是降价出售。他们知道,只有降价了,才能卖出那么多货。为什么那么多量非要销售?每天都在生产,不卖出去,变质了,还卖不出去了呢。例如,夏季的草莓,成熟的多了,不卖行吗?结果大量上市了,价格只有冬季高价的十分之一。
价格高供给量多,这是一种臆想。这种臆想在什么时候可能会变成现实呢?在需求曲线上移的时候。例如,某一年高价抢盐现象。后来,高价抢盐被证明是不理性行为,高价抢盐的人没有不后悔的。
价格低供给量少,这是一种无奈。在需求曲线下移时会成为现实。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淘汰的商品,价格低也卖不出去多少。这属于非正常商品,供给定律不是说的这类商品。
总而言之,供给定律是一种臆想不是理性行为。因为供给定律违反了需求定律,与需求定律矛盾。
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无法实现供给——这是供求公理。这不用证明,大家都知道。
正确的供给定律是:
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与供给量反方向变动: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或者:供给量多价格低,供给量少价格高。
在需求曲线变化的前提下,供给随着需求曲线的变化而变化,遵循新的需求曲线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3:17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09
至于为什么重合?
你就是拿嘴喷啊,喷出来的。
面对供给,我们如何能不是只鹦鹉?
有人说,只要教会鹦鹉说“供给”与“需求”,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位经济学家。这是一句调侃话,但细究起来,还是有些意味的。
面对供给,我们是不是只是一只鹦鹉?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在说供给的时候,是不是只在说供给这个词,并不知道供给的真正意义?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只是接受了不知哪一个经济学家给出供给的意义,没有思考它的真正意义?
经济学家是这么说的: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价格供给方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有人说这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在这个价格就向市场提供出售这么多商品数量,在那个价格就向市场提供出售那么多商品数量,就是这个意思嘛。
供给仅仅就是那个意思吗?
供给其实包含三个环节:生产、提供出售、售出,也可以简化为两个环节:生产、销售。
经济学家定义的供给只是中间环节提供出售,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西方经济学说影响供给因素有生产成本、生产技术,这里的供给意义明明是生产。生产环节,价格是原因是自变量,生产供给量是结果。生产环节生产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如下:在一定条件下,价格高,增加生产供给量;价格低,减少生产供给量。生产供给曲线分列在需求曲线两侧。
西方经济学说价格确定时,认为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这里的供给的意义明明是销售。销售环节,销售供给量是原因是自变量,价格是结果。销售环节销售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如下: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销售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销售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销售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面对供给,我们如何能不是一只鹦鹉?
很简单,要根据具体语境体会供给的意义,生产?销售(提供出售?售出?)?进行自己的判断。判断不是很难,直觉完全可以判断。
今年风调雨顺,稻谷供给量增加——这里的供给量是生产供给量。
近几日,市场上的桃子供给量明显增加——这里的供给量是提供出售供给量。
今年猪肉涨价,原因是供给量减少——这里的供给量是销售供给量。
面对供给,我们要认真体会不能只是只鹦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4:31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11
剽窃犯是缩头乌,除了回避问题,逃避问题,那就是显摆懒婆娘的裹脚布。
供给与需求是配合关系不是交叉关系
供给与需求的配合关系有点像机械原理中的配合关系,机械配合大致有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机械配合的尺寸公差很小,但供给与需求的配合数量差异很大。
需求有些像孔,供给有些像轴。轴进到了孔里,配合成功。这就是所谓的供给一定要满足需求。
表示需求的是需求曲线,如果有想象力,可以想象为需求孔——一个弯曲的右斜向下的管子。需求曲线是很抽象的,需求孔可能更有立体感更形象一些。
表示供给的当然是供给曲线,如果有想象力,可以想象为供给轴——一个弯曲的圆棒。
供给与需求怎样才能配合?显然是供给轴进入需求孔,需求孔把供给轴包含,间隙配合最容易,过渡配合次之,过盈配合较难。
供给轴与需求孔的过盈配合就好像生产的东西多供给轴的尺寸偏大,进入需求孔很难。
去产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供给轴过大的尺寸加工掉。扩需求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需求孔扩大一些。
供给轴与需求孔的间隙配合就好像生产的东西少供给轴的尺寸偏小,进入需求孔倒是容易,但是咣当,需求没有被满足。
我们不妨在回到抽象,供给是供给曲线不是供给轴,需求是需求曲线不是需求孔。那么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是什么关系?这简单了: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啊。
但是西方经济学却认为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是交叉的。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究竟是重合还是交叉呢?哪一个是对的?
显然,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才是对的。这样不管是什么情况,供给总能满足需求。
假设需求曲线一定,供给量多的时候价格一定是低的,供给量少的时候价格一定是高的。
假设供给量一定,需求增加的时候价格会上涨,需求减少的时候价格会下降。
需求曲线不变的时候,价格与供给量是反方向变化的: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需求曲线移动的时候,供给曲线随之移动。需求拉动供给,供给总是跟着需求走。
供给与需求是配合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5:32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11
剽窃犯是缩头乌,除了回避问题,逃避问题,那就是显摆懒婆娘的裹脚布。
为什么必须用垂直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作用确定市场价格?
很多资料中,在确定市场价格的图像中使用的是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这是错误的。因为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确定的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价格,不是现实的价格。为什么这么说呢?
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因素等,在一定时期是可以不变的或变化很小的,假设需求曲线在一定时期内不变有现实性基础或与现实基本相符。
影响供给曲线的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是不变的或变化很小的。除非这一时期非常短,例如一天或一周。这么短的时间应该属于现期了,现期的供给曲线应该是垂直的。现期的价格是现实的价格。
现实的价格是现实的供给量与可能变为现实的需求决定的。某一时期(一般假设为一天)现实的供给量是一个常量,所以用垂直的供给曲线表示。垂直的供给曲线笔者称为供给量线。
当供给量一定时,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的纵坐标是市场价格,按这个价格销售,可以把供给量全部售出。
假设需求曲线在若干天内不变,但供给量每天变化,市场价格每天就会随之变化。很多商品市场价格几乎每天都在变化,这一般而言是供给量变化的结果。
例如目前的猪肉价格,主要取决于供给量的变化,是供给量的持续减少使猪肉价格越来越高。根据猪周期,一年半以内,估计猪肉供给量很难大幅度增加,猪肉维持高价是必然的。
现期的每天的供给量的变化,基本上与前期的价格无关,是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变化。各种其他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使供给量每天都在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17:21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11
剽窃犯是缩头乌,除了回避问题,逃避问题,那就是显摆懒婆娘的裹脚布。
谈谈西经的供给量
西经的供给量很多资料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时期某一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数量(主要采用高鸿业教科书的定义)。
据笔者研究,供给包括生产、向市场提供出售、售出三个环节。显然,西经的供给量针对的是第二个环节——向市场提供出售。也就是说生产已经完成,准备向市场提供出售。
但是我们还是要思考一下,生产者向市场提供出售,生产者的目的是什么呢?显然,生产者是为了将向市场提供出售的商品售出获得收入,而不是仅仅向市场提供出售就不走向下一个环节售出了。
假设一定时期,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数量是A,向市场提供出售的数量是B,售出数量是C。A、B、C哪一个是供给量?这是生产者某一时期都要面对的事情。答案显然是C。售出的商品量才是供给量,这个供给量是现实的或实现的供给量。
我们有时也把可能性的或尚未实现的售出量也说成是供给量,看来西经的供给量定义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修改一下供给量的定义:在一定时期生产者计划必须售出并且能够售出或者已经售出的商品数量,这个商品数量对应一定的价格。
笔者为什么用计划取代了愿意呢?因为既然形成了计划,那必然是愿意的,生产者几乎每天都在做计划,用计划比愿意更能准确地说明生产者——即企业的行为。愿意更像私人而不是法人的行为。
笔者为什么把提供出售改为售出了呢?因为售出更符合生产者生产为了销售的目的,提供出售只是供给的一个中间环节,缺少了售出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笔者为什么加上了已经售出呢?因为已经售出是现实的事件,现实中售出的商品量人们也说是供给量。当然也说成交量,成交量一定是供给量。不加上,与现实的说法不符。当然,成交量只是现实的供给量,供给量不只是成交量。
笔者为什么把价格说在商品数量之后——这个商品数量对应一定的价格呢?因为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注意:在售出的那一时期,需求曲线是一定的),计划售出的商品量——供给量确定才会有价格的确定。供给量在先是原因,价格在后是结果。不是市场上有了一定价格才有一定的供给量,试想:没有供给量哪里会有价格呢?这一点,西经在研究完全竞争时,说的很清楚也很正确。整体的生产者面对的是斜向下的需求曲线,整体的供给量与需求曲线结合使市场价格确定,个体生产者只能按这个确定的价格销售,个体生产者面对的是水平的需求曲线,这个确定的价格,个体生产者的生产量可以全部售出不受限制。
说到这里,其实也说出了供给量的一个隐含的指向,即供给量是指向生产者整体的,不是指向生产者个体的。如果说生产者个体供给量,一定要加上“生产者个体”两字。
供给量,西经的定义与供给量的事实并不相符。笔者尝试对供给量定义根据事实存在进行修改,或许还不是很准确,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23:28
至于为什么重合?
很简单啊,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无法成交。
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必然有供给量=需求量。
所以石开石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但是因为一般而言,供给量都小于需要量。所以供给曲线只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数量,必须按照买家想要购买的数量吗?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价格,必须按照买家想要购买的价格吗?

剽窃犯他不如直接说啊:

只要买卖双方成交,那个成交价格啊,成交量啊,成交额啊,那必须双方一致,也必然双方一致。

所以啊,这就是价格形成的过程,这就是供求决定了价格,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25:3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27:26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23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数量,必须按照买家想要购买的数量吗?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价格,必须按 ...
吉芬商品曲线是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吗?
       吉芬商品是:在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注意:不是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根据吉芬商品定义,吉芬商品必然出现在需求曲线变化的时候,如果需求曲线不变,需求量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只有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需求曲线,在不同需求曲线上进行对比,才会有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可能性。这样以来我们可以推出:吉芬商品出现的必要条件是需求曲线变动,这自然可以推出收入也是变动的。
    吉芬商品的特征是:dQ/dP大于0。Q需求量,P价格。
    吉芬商品在价格数量坐标系中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的连线是斜向上的线。我们称连接吉芬商品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点的斜向上的连线为吉芬商品曲线。
    需求曲线右上移动,形成的吉芬商品属于扩张性吉芬商品,表现为价格高需求量多——热门投资商品常常表现出这样的现象。
需求曲线左下移动,形成的吉芬商品属于收缩性吉芬商品,表现为价格低需求量少——冷门淘汰商品常常会表现出这样的现象。
    吉芬商品是需求曲线变化(收入变化)的结果,吉芬商品价格变化需求量同方向变化,需求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化。
西经中的符合供给定律的供给曲线是斜向上的。
吉芬商品曲线是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吗?
吉芬商品曲线确实很像供给曲线,但不是。
吉芬商品曲线是现实性的曲线,只是若干现实的价格需求量点的连接。供给曲线是“可能性”的曲线,是假想的线。
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在现实中存在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某一时期存在斜向上的需求曲线:高价格的商品买的数量多低价格的商品买的数量少。
这在现实中无法存在,所以供给曲线只是臆想的线。
现实中的斜向上的线,是吉芬商品曲线,是需求曲线移动的结果、收入变化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28:14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23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数量,必须按照买家想要购买的数量吗?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价格,必须按 ...
我们是否承认成交量是供给量?
在现实世界,有市场价格与成交量,那么成交量是不是供给量呢?
供给量的定义是:在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量。也就是说成交量或许是供给量或许不是供给量:在某一市场价格,提供出售的商品量等于成交量时,成交量是供给量;在某一市场价格,提供出售的商品量大于成交量时,成交量不是供给量。在某一市场价格,不存在提供出售的商品量小于成交量的事。也就是说:在某一市场价格,提供出售的商品量只能大于或等于成交量,提供出售的商品量不能小于成交量。
提供出售的供给曲线会是什么样子呢?提供出售的供给曲线或者与需求曲线重合(提供出售的商品量等于成交量)或者在需求曲线右侧(提供出售的商品量大于成交量)或者部分与需求曲线相交(提供出售的商品量等于成交量)部分在需求曲线右侧(提供出售的商品量大于成交量)。提供出售的供给曲线不会是在需求曲线左侧(提供出售的商品量不会小于成交量)。
在现实世界,由于市场价格对应成交量,我们其实不知不觉地把成交量说成了供给量,也认为成交量就是供给量。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供给量的定义存在问题。供给量应如何定义才能与成交量统一起来呢?供给量的定义应为:某一价格,可以售出的商品量,这样当价格为市场价格时,成交量便是供给量。
我们不妨定义提供出售量如下:在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量。
根据重新定义或现实世界我们理解的供给量,我们知道在某一市场价格有:供给量=需求量=成交量=售出量=购买量
假设需求曲线确定,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供给量增加,市场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市场价格上涨;供给量一定,市场价格确定。价格高对应少供给量,价格低对应多供给量。
如果某一时期生产的商品量在这个时期要全部售出或部分售出的话,要售出的商品量就是供给量,供给量在价格数量坐标系中是一个垂直的线,可以称为供给量线。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交点处的价格可以成为市场价格,在这个价格,有对应的相等的需求量,可以全部售出成交。
研究市场价格,应该用右斜向下的需求曲线和垂直的供给量线。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的交点坐标是市场价格与成交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29:16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23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数量,必须按照买家想要购买的数量吗?

卖家想要出卖的货物价格,必须按 ...
中国供给定律经济学释义
首先我们先介绍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正方向变化: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然后我们介绍中国供给定律: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
中国供给定律的经济学释义为: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少价格高(物以稀为贵),供给量多价格低(物以多为贱)。
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的特征主要是两点:价格是原因,供给量是结果;供给量与价格正方向变化。
中国供给定律的特征主要也是两点,与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恰好相反:供给量是原因,价格是结果;价格与供给量反方向变化。
到底是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正确还是中国供给定律正确呢?
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与中国供给定律均有两个关键词:价格、供给量。
价格、供给量在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与中国供给定律的意义相同吗?
价格意义是相同的,应该是可能的市场价格或现实的市场价格。
供给量的意义是不相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供给量指的是整体数量不是个体数量。我们分头介绍一下。
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中的意义西方经济学定义为:某一时期,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某一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量。这里,价格在先,是原因;供给量在后,是结果。
中国供给定律中的供给量定义为:某一时期,生产者计划必须并且能够售出或已经售出的商品量,这个商品数量对应一定的价格。这里,供给量在先,是原因;价格在后,是结果。
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的供给量是说在某一价格向市场提供出售,这里出现了问题,价格是哪儿来的?还没有向市场提供出售呢,怎么会出现价格呢?西方经济学忽略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显然,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中的价格与供给量的先后关系、因果关系搞错了。
为了确保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与供给量是价格在先是原因,供给量在后是结果,我们必须修改供给量的定义。可以修改为:供给量是某一时期,生产者根据上期价格决定在本期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就是说供给量应该是生产量。生产量与价格的关系确实是价格在先是原因,生产量在后是结果。
价格与生产量是什么关系呢?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高,增加生产量;价格低,减少生产量。什么是价格高价格低呢?价格在单位变动成本之下,一定是价格低;价格高于单位变动成本,价格是高是低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基本原理如下(管理会计中量本利分析中的数学公式,假设生产全部销售):
利润=(价格-单位变动成本)×生产量-固定成本
当价格低于单位变动成本时,利润与生产量负相关,所以要减少生产量。
当价格高于单位变动成本时,利润与生产量正相关,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生产者产能没有全部利用,应该增加生产量,这样会使利润增加。但如果考虑其他条件,生产者在现实中或许无法增加生产量。这里有应然与实然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价格高增加生产量——价格上涨增加生产量;价格低减少生产量——价格下降减少生产量。注意这两个对比。
价格高与价格上涨意义不同,价格低与价格下降意义不同。
在价格高的范围,价格下降价格还是属于价格高范围;在价格低范围,价格上涨还是属于价格低范围。在价格高范围,价格下降生产量依然会增加;在价格低范围,价格上涨生产量依然会减少。
也就是说即使把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量按正确的逻辑关系换成生产量,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也是错误的。
中国供给定律是否正确呢?
直观图像上,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量多供给量线靠右,供给量少供给量线靠左。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左面的价格比右面的价格高,也就是说供给量少对应价格高,供给量多对应价格低。供给量线是垂直的线,表示一定数量的供给量。
我们用数学公式证明一下。
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u是不变的,这样我们可以推出需求曲线方程为:
Q=CPu(u是幂)
Q需求量,C常数,P价格,u价格需求弹性常负数。
假设两条供给量线方程分别为:
Q1=A,对应的价格为P1;
Q2=B,对应的价格为P2;
A小于B。
可求出:
P1/P2=(A/B)(1/u)(1/u)是幂
由于A小于B,1/u小于0,所以有:P1大于P2。
中国供给定律在直观图像上与数学公式上均可以得到证明,中国供给定律是正确的。
结论:
中国供给定律是正确的。
西方经济学供给定律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15:30:21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15:25
供求,交换,价格,劳动。
相信供给定律的某些人犯的共同错误
供给定律内容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或:价格高供给量多,价格低供给量少。
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表。
表1:
竞争性的供应商    生产成本(元/个)商品供应能力(个)
      甲                 75           1000
      乙                 85           1000
      丙                 95           1000
      丁                105           1000
表2
市场价格     市场供应商    市场的商品供应量
      80             甲              1000
      90            甲、乙           2000
      100         甲、乙、丙         3000
      110         甲、乙、丙、丁     4000
笔者将他们的观点概括为,供应商成本不同有低有高;供应商存在高低不同的向市场供应的最低价,市场价格低于这个最低价,不向市场供应。
他们没有提到需求曲线。
关于竞争性供给方向市场供给的静态分析,西方经济学认为:整体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决定了市场价格,个体的供给方只能面对市场价格,无法左右市场价格。
表2可以视为供给表,按西方经济学的说法,供给表应该与需求表结合,得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需求表一定,会得出一个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假设需求表如下:
表3
市场价格         市场的需求量
      80                 4000
      90                 3000
      100                2000
      110                1000
供给表与需求表中没有完全相等的价格数量关系。以上表2中的四个价格无法实现。
怎样才能实现表2中的四个价格呢?需要四个需求表,每一个需求表中有一项与供给表的价格、数量完全相等。
四个需求表就是表示有四条需求曲线。一条一定的需求曲线,需要移动三次变成四条需求曲线。
四个市场价格的实现竟然需要四条需求曲线,这不符合需求曲线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的事实。
假设某一时期需求曲线不变,正如表3数据。
显然:供给方供给4000个时会形成市场价格80元/个,供给方供给3000个时会形成价格90元/个,供给方供给2000个时会形成价格100元/个,供给方供给1000个时会形成价格110元/个。
以上价格是否都会实现?不会。
供给方均已生产完毕总供给量为4000个,这4000个供给量如果不售出,现金收入为0,企业根本无法继续运转,所以供给方一定是要售出的,这时整体供给量时4000个,会形成价格80元/个。
经过一段时间,供给方丁可能会倒闭破产供应量变为0,此时总供给量变为3000个,会形成价格90元/个。
在90元/个这个价格,甲、乙利润为正值,丙利润为负值,但考虑丙可能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可能会有正现金流。这样丙就可以继续维持生产。因此在价格90元/个处,甲、乙、丙的总供给量3000个会保持不变,价格也会停留在90元/个不会再上涨了。
笔者认为,以上分析更符合现实。哪里会有需求曲线总是移动的事呢?
前文说过,实现表2中的四个价格,需要有四条需求曲线。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需求增加带动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并不是什么价格上涨了供给量增加了。
只要出现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的现象,一定对应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现象的出现是需求曲线移动的结果——不是价格上涨引起供给量增加。
相信供给定律的人犯的共同错误是:把需求增加带动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的现象,看成了是因为价格上涨所以供给量增加。
事实是: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供给量增给;
被看成:因为价格上涨——所以供给量增加。
只看到现象,没有看到本质,没有看到其中的因果关系。相信供给定律的人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犯错误才怪。
相信供给定律的人,该醒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22:07:44
杰文斯的数理经济学的确不是经济学理论——老雷答wzwswswz
31楼以下。

石开石大师的石开石效用理论,还是抄袭人家的基数效用论嘛,还乱算一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6 22:09:2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9-12-16 17:05
西经就是那玩意啊,没用的东西。与我的理论比较,高下立判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08:15:43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22:07
杰文斯的数理经济学的确不是经济学理论——老雷答wzwswswz
31楼以下。
杰文斯的效用、效用程度、最后效用程度的意义
效用是由一个人的幸福的增加来计量的——即现在说的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程度是某一数量效用的微分商dU/dX——即现在说的边际效用。
最后效用程度是现有商品量的效用程度——可以称为最后边际效用或现有边际效用。
有人将边际效用理解为最后效用程度是错误的。最后效用程度只是边际效用之一:现有商品量的边际效用。
关于效用,杰文斯接受了西尼耳的观点“效用不指示我们所谓有用物的固有的性质,仅表示此物对人类的痛苦与快乐的关系”。也就是说效用“不是物的性质——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有用性、用途、用处之类),而是人使用物获得的满足程度”。
笔者认为,当今时代人们对效用、边际效用的理解与杰文斯先生的理解基本一致。特别地,杰文斯用微分商定义边际效用,笔者认为这是“边际分析(微分商分析)”的开始。相比之下,当今流行的边际定义“一单位自变量的变化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ΔY/ΔX”不如杰文斯先生的直接准确:“微分商”——自变量无穷小的变化带来的因变量无穷小的变化dY/dX。
有关资料取材于杰文斯(英国)1871《政治经济学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08:17:26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6 22:09
边际效用决定价格是因果谬误
边际效用是商品数量变化导致的商品效用变化。MU=dU/dQ。
MU边际效用,U效用,Q数量,dU效用变化,dQ数量变化。
因果谬误指的是搞错了因果关系,把不是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有观点认为: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边际效用大价格高,边际效用小价格低。
著名的例子是钻石与水的价格。
钻石边际效用大,人们愿意付出高代价,所以价格高;水边际效用小,人们只愿意付出低代价,所以价格低。
以上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观点是属于因果谬误,搞错了边际效用与价格的关系。
关于价格的决定,应该从商品交换公理:m=PQ说起。
P=m/Q
P价格,m需求,Q供给量。
价格P与需求m正相关,与供给量Q负相关。
水为什么便宜?因为水的供给量很多,需求有限。
钻石为什么贵?因为钻石供给量很少,需求有量。
价格高低是需求与供给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价格是需求与供给量决定的。
在说到效用时,西方经济学定义了货币边际效用,即:购买货币变化导致商品数量变化引起的商品效用变化。MUm=dU/dm。
MUm货币边际效用,dU商品效用变化,dm货币数量变化。
假设价格一定,有:
dm=PdQ
考虑到:
MUm=dU/dm
MU=dU/dQ
可以得出:
MU/P=MUm
西方经济学假设货币边际效用MUm不变。
根据:MU/P=MUm
因为MUm不变,价格P如果是高,MU便是大;价格P如果是低,边际效用MU便是小。这是边际效用MU与价格P的关系,边际效用MU与价格P是正比例关系。
严格来说,价格P是原因,边际效用MU是结果。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一定预算约束下,价格高只能购买少量商品,所以边际效用大;价格低可以购买多量商品,所以边际效用小。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
价格是市场中的需求与供给量决定的。有了价格,消费者根据价格高低决定购买商品数量多少,之后消费,才会有所谓的效用、边际效用。效用、边际效用是价格确定之后发生的事,不会成为价格的原因。
所以说:边际效用决定价格是因果谬误。
价格只由需求与供给量决定。
P=m/Q
dP/P=dm/m-dQ/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09:02:45
“石开石供给理论”?哈哈哈,笑死我了 你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09:04:39
你再整个山开山怎么样?或者海开海?哈哈哈哈,冒昧地问一句,猴子活了多少钱请你来的?肯定是大价钱啊,哈哈哈哈,真是笑死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09:12:18
汗青一木 发表于 2020-1-17 09:04
你再整个山开山怎么样?或者海开海?哈哈哈哈,冒昧地问一句,猴子活了多少钱请你来的?肯定是大价钱啊,哈 ...
你想表达什么?有话直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09:16:47
汗青一木 发表于 2020-1-17 09:02
“石开石供给理论”?哈哈哈,笑死我了 你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哈哈哈哈
石开石供给曲线——这是文章的题目。这都没有看对,你不是SX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13:27:13
汗青一木 发表于 2020-1-17 09:02
“石开石供给理论”?哈哈哈,笑死我了 你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哈哈哈哈



石开石大师可笑的地方还在于,他一边剽窃西方经济学,一边嘲笑西方经济学,
石开石 发表于 2019-12-16 17:05
西经就是那玩意啊,没用的东西。与我的理论比较,高下立判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17 14:54:35
1993110 发表于 2020-1-17 13:27
石开石大师可笑的地方还在于,他一边剽窃西方经济学,一边嘲笑西方经济学,
...
效用是可以计量的——效用计量方程及实例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数量的变化引起的效用的变化。
效用概念自提出后,一直没有一个计量办法。经济学家只是随意假设几个效用的数字例如50、30之类。把效用看成是绝对数是无法对效用进行计量的。对效用进行计量,必须引入一个概念:餍足量。餍足量是消费者消费得到最大满足程度的商品量。最大满足程度是多少?100%,100%的满足程度是最大满足。那么低于餍足量的消费满足程度一定是小于100%的。效用是从0开始到100%,对应的是消费数量从0到餍足量。
效用递增边际效用递减,一般认为边际效用是直线递减的,也就是说边际效用函数是直线方程,效用函数是二次方程。
假设效用方程为:U=aX2(2是幂)+bX
则边际效用方程为:dU/dX=2aX+b
假设商品的餍足量为A,当X=A时,有:
U=1=100%,dU/dX=0
即:
1=aA2(2是幂)+bA
0=2aA+b
可求出:
a=-1/A2(2是幂)
b=2/A
效用方程为:U=-X2(2是幂)/A2(2是幂)+2X/A=X(2A-X)/A2(2是幂)
边际效用方程为:dU/dX=-2X/A2(2是幂)+2/A=2(A-X)/A2(2是幂)
令K=X/A有:
U=K(2-K)
dU/dX=2(1-K)/A
K值、效用、边际效用表
K值      效用U    边际效用dU/dX
0.0      0.00(0%)   2.0/A
0.1      0.19(19%)  1.8/A
0.2      0.36(36%)  1.6/A
0.3      0.51(51%)  1.4/A
0.4      0.64(64%)  1.2/A
0.5      0.75(75%)  1.0/A
0.6      0.84(84%)  0.8/A
0.7      0.91(91%)  0.6/A
0.8      0.96(96%)  0.4/A
0.9      0.99(99%)  0.2/A
1.0      1.00(100%) 0.0/A
不同商品的效用不可以相互比较,因为不同的商品商品品质不同,满足程度的“质”是不同的。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相等的效用,不表示消费者获得了同样的满足,满足是不一样的。
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喜欢程度可以用偏好表示。可能更喜欢某一种商品,超过喜欢其他商品;可能喜欢某一种商品超过喜欢另一种商品。
偏好不是效用,所谓的序数效用其实是序数偏好。
人们在研究序数效用时把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时,两种商品可以分别计算效用,不同的商品数量组合还可以使总效用不变。无差异曲线与其说是表示偏好一样的曲线,不如说是表示效用不变的曲线。
两种商品的总效用等于各自商品效用之和:Uxy=Ux+Uy。
一般商品均是有餍足量的,有餍足量的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的图像是椭圆簇(椭圆的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