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0-4-14 21:36:56
各种评价制度使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1:56:51
很有道理,大家也都明白,可是生存也很重要,房价一个劲的上涨,保障不健全,教育费用不菲,怎么办?如何潜心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1:57:06
好深刻啊。可是好多人并不是因为热爱才研究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2:36:38
楼主分析很有道理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2:42:20
板凳需坐十年冷,难做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2:44:44
一看就知道楼主是个理想主义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2:46:13
可是现在的人都很浮躁啊,发论文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现在论文的质量真的是没法说,随便几篇凑在一起就是一片论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2:47:26
说的有道理,特别是综述性的文章快改快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2:47:27
做起来很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2:57:06
半分有理,半分无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3:02:16
是啊,我们现在都是被发文章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3:16:45
认为还是要发表一些,对于自己的一些新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3:24:39
言之有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3:34:09
我也希望达到跟楼主说的一样的那种状态,无奈。。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何况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要为生计而忙碌的,发文章也是求生计的一种。说到底,还是制度存在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4 23:38:29
有些好的观点不早发别人就要发的,在现在意图十年磨一剑可不成啊,日新月异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16:15:13
大家讨论很激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16:38:45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4-13 16:40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0-4-13 13:03
那么多人还等着发表论文来晋升和吃饭。。。

再说,所谓的“完美”的研究很可能是做几十年无用功。总是有人执着于研究永动机,而且不发表论文,美其名曰追求完美。对这种情况,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哈哈,等着发表论文吃饭,这是一种学术扭曲
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当年的永动机研究,也正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不发表论文是一种严谨的表现,是因为人家觉得还存在不足,这是一种严谨的态度
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就不说呗
要看说话人的立场,lz不靠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吃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业余搞搞,属于兴趣爱好。

这个论坛上大部分是学生和高校年轻教师,他们不发文章就不能毕业不能晋升。说空话谁不会?要解决问题才真管用。

提倡严谨治学,我想大部分人都同意,哪怕要养家糊口的人也从内心希望认真治学,发出高质量的论文。但我个人不赞成闭门造车,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理论。一篇论文只要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成功的,当然这个解决可以是数学演算上的解决,可以是逻辑推理上的解决。

现代经济学的模式是依靠学者一篇一篇论文发表累积出来的,这里有争论和批判,又刀光剑影。假如人人都在自己书斋里写稿子,到死之前拿出几百万的论著,完美倒是很完美,但根本禁不起检验。

至于效率论,就更加不要谈了。为什么西方经济系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教授一起工作?他们每天除了教学主要就是一起讨论,在细分领域内讨论,也有跨越宏微观界限的讨论。这样的交流促使新的观点和问题产生,也有利于纠正错误。这比闭门造车不知道强多少。

我的意见很简单,饭大家都要吃,文章大家也都要发。发文章前该做足的功课还是要做的,不能因为要吃饭就不顾基本的做人底线和研究规范。除此以外,有能力的人自然有可能写出流芳百世的文章,能力稍次的人只要对得起良心一样可以发表论文。历史文献最后只会留下经典,这些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那些被淘汰的文章是很多人养家糊口的保证,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批评?

要按照高水准的要求,中国经济学期刊就应该只剩下几家。要按照精品的标准,中国足球就不该存在联赛和国家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7 11:33:41
看怎么说罢了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