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5946 9
2010-04-15
导师非让用ST模型,,找了半天,发现这个软件可以算,但完全不会用,那位高手能指点一下啊,这个比DEAP2.1完全不知所云。。诡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15 08:48:06
其实你完全可以把原始数据加一列常数向量,然后再利用CCR模型进行计算,结果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5 08:56:39
其实我只是个小本,一个月前还不知道DEA是啥,选的毕设导师非让用这个方法,她自己也完全不会,我只有一点点地啃书,看懂了CCR,结果她不知道从哪听来ST更好,非让我用,就丢给我一句,自己去啃。。你能再详细一点说不?或者我加你好友什么的,我都快被逼疯了。。谢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5 21:33:56
3# mclooning
CCR模型对应规模报酬不变假设,而ST模型则对应规模报酬非减假设。一般来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点,用BCC模型是比较保险的。
一般的计算软件都没有ST模型,但可以转换为CCR模型进行计算。当然,也可以用线性规划软件计算,只是要多次重复而已。

考虑一个简单例子:假设两个投入两个产出的CCR效率测评模型,(x_1,x_2,y_1,y_2)为DMU一般形式,则有效性模型的约束条件表现为
w_1x_1+w_2x_2-u_1y_1-u_2y_2>=0
的形式
如果采用ST模型,有效性模型的约束条件表现为
w_1x_1+w_2x_2-u_1y_1-u_2y_2-u_0>=0
的形式,后者可以变为
w_1x_1+w_2x_2-u_1y_1-u_2y_2-u_0×1>=0
此时,相当于DMU转换为双投入三产出形式:(x_1,x_2,y_1,y_2,1),第三个产出保持为常数1。
因此,采用一个高维的CCR模型可以求解ST模型的效率值。
对偶问题也很容易看到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5 21:56:27
那我问个更白痴点的问题,是不是说,只要在ST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常数为1的产出,就可以转换为CCR模型,然后用DEAP求解?那参考次数,松驰变量的求解也自然得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6 19:24:18
是的,两者所计算出来的效率值是相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