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正下大力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内需。但我国贫富差异大,导致大部分低收入群体分享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想扩大内需,振兴实体经济,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才是根本的办法。理由如下:
1.从宏观经济学分析,根据凯恩斯消费与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成递减趋势,而边际储蓄倾向成递增趋势 ,所以收入越高的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小,大部分都是用于财富的积累。而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怎会对社会消费、实体经济和内需增长的贡献很大。原因是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很高,收入的增加大部分用于消费,我想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为什么大力扶植农业、促进三农问题发展的一个原因,还有在经济危机后的家电下乡政策亦是如此。
2.那些富人拿着手中的钱,若想增值,一是做实体经济,搞公司企业等实业,二是将钱投入到虚拟经济,“炒”点东西。其实这也是08年房价奇高的一个原因,很多富人发现实体经济难做,就将钱拿去炒楼,以至于把本来是一个刚性需求的必需品完完全全当成了投资品,以至于在深圳的成交房中,甚至有70%属于投资型购房。正如叶檀女士在博客中写的一样:“ 刚启动时,必然是自住型的消费需要占主导地位,此时房价微涨;而后各项政策跟进,市场热度提升,投资型需要上升,最终占据主导地位,房地产市场逐步泡沫化;最高境界是恐慌性需要,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看着房价上升心里发慌,担心钱在手里发霉,无论如何都要抢购一套房才安心。”《房地产的三重境界》。而一旦低收入者的收入得到增加,贫富差距有所减少,那样在国内实体经济也好做,就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这样也会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减少很多泡沫。
3.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对农民的消费习惯比较了解。农民喜好跟风消费,很容易形成消费潮流。比如在一个村子里,看别人家买了一台电视机,只要自已也有钱,自己也想买,由于一个村里里的收入差距不大很快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会拥有同类产品。90年代的影碟机还有摩托车等产品的流行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年都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发展,像当年的万利达dvd。豪爵摩托等。现在我看我们老家村里已经有人买了像五菱之光之类的汽车,很多年轻的家庭也都跃跃欲试,这很容易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因为中国有如此多的农业人口。
所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是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的,维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王道。
个人观点,还望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