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务院国资委2006年6月6日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到2009年11月24日印发《2010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的通知,我们不难解读到,全面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制高点,国家正在通过以点带面推进央企的“全面风险管理”,同时用政策引导并鼓励部分先觉企业苦练全面风险管理内功,提升企业未来竞争软实力。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就能找到自身管理的软肋,发现企业管理的制高点。
全面风险管理初露锋芒
正是近几年来“全面风险管理”的推进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厚积薄发,才让我们在全球经济深陷危机之中,惊喜地看到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景象:我国经济不仅能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一枝独秀,更让国人扬眉吐气的是全球深陷经济危机时,我国一些企业还能借机出击。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近几年国家正在推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功不可没。因为它引导企业找到了全面管理的制高点、培养了企业“防患于未然”风险管理意识、提升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鼓舞了我们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与勇气;当然最重要的是它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一些企业“借机出击”的潜在风险。
目前,不少企业经过市场经济不断洗礼,光凭经验就能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危机、风险不是危险,更不是刀山火海,相反有可能蕴含着一些巨大商机”,可如何甄别这些风险危机中的商机(或先机)?如何抢占商机而又化解风险?就必须借助“全面风险管理”来细化、评估、量化潜伏的商机中风险危害级别或层次,前移模拟风险危害时间窗口,才能真正捕捉危机背后的商机。
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风险管理之所以能成为企业管理的制高点,这是由其管理内容来决定的,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安全风险管理,考量、评估自身企业是否达到国家安全生产要求的标准,是否将其列为决策的一票否决权。忽视员工、消费者等人身及生命安全将会给企业和企业家带去灭顶之灾,我们希望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的矿难不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如三鹿奶粉给多少家庭带去伤害及其勤勉但未尽责的董事长田文华悲剧等)不再重演。不要让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显赫位置总被这些残酷的事实所占领。企业不论面对如何诱人的利益,时刻不要忘记“安全为天”的风险管理。谁要漠视这一刚性铁律,其必将受到应有严惩。
核心团队风险管理上,核心团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核心团队风险管理重点应关注核心团队“是否存在个人意志代替企业(或集体)意志;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管理层的诚信、廉洁自律、文化素养等);是否能恪守内部控制流程;是否各自为政还是密切配合;是否能充分实现企业数据信息资料的共享;是否有人经常无故离职”等方面。
国际风险管理,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跨国集团不断进入中国、国内不少企业也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经济已充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但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确定性,各企业应针对所投资项目建立个性化海外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中国信保为之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连续3年发布年度《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企业结合自身投资海外项目实际,建立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内容包括“要投资国的国情民风、相关类似项目的案例、已量化、细化其市场准入、投资合作中股权比例、劳工管理、金融监管、汇率、进出口关税”等。
自身行业风险管理,为了在竞争市场中得以生存,各企业必须对自身行业如上、下游产业、区域内外同行业、行业客户群、供应商的发展现状等主要信息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同时结合国家行业、产业导向政策,未雨绸缪,为捕捉行业内商机或产业升级换代做好准备。
行业风险管理内容至少应包括“行业内前5大客户群和5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与信用、所在行业地位综合排名、市场占有率、特种领域技术的领先程度”等。
营销风险管理,目前,不少企业的营销管理风险主要来自对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各环节综合考虑不够,如销量和呆帐风险决策未及时量化,随意性较大,客户信用评估更新不及时等。
企业要通过收集整理、不断更新客户档案资料等方法,建立和完善客户信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库至少应包括 “客户名称、注册资金、营业收入、联系方式、推荐人、客户经办人、销售产品种类、(总)销售量(额)、总销售量、销售区域、渠道类型、信用等级、异常事项”等,其中“异常事项”的风险管理指标主要有“突然采购订单加大、突然要求集中出运、经办人避而不见、付款方面的变化”等。
财务风险管理,从近年来国资企业的资产损失财务核销的统计分析看,资产损失项目主要发生在“对外投资、往来应收款、存货和在建工程项目投资”等四方面。对外投资与在建工程项目投资损失主要原因是对外投资或对在建工程项目可行性调研不足;应收款项损失主要是缺乏对客户信用资料的收集、评估与更新;存货损失一般是企业对存货长期放弃管理,或未对长期积压、盘亏的存货采取相应措施。
建议对外投资、在建工程项目投资等风险管理最好采取一事一议方法,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等的尽职调查方式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对往来款的风险管理可借鉴金融业对客户信用贷款的持续跟踪管理来解决,如每月定期进行客户往来款风险管理评估与往来款回收通报,对经常未按相应计划措施落实的营销人员,要将其调离营销岗位;对存货风险管理则要通过加强存货盘点,规范、完善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相应考核等内部控制制度流程管理来解决。
企业应积极借助自身企业ERP(或SAP等)信息管理系统中内部控制流程和客户(或供应商)信用档案信息等资料,仔细分析及整理日常管理中涉及风险危机处理事务要点,借鉴金融业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的每一条款,为自己企业做一个全面健康体检,同时建立起与企业自身相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流程制度化和标准化,在日常管理中苦练全面风险管理之内功,努力打造和提升企业未来竞争软实力。
作者:中磊会计师事务所 黄友高 来源:《上海国资》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