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4099 0
2010-05-01
 一是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初期汇率制度。该阶段汇率制度的特点表现为: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援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二是1953—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该阶段汇率制度的特点表现为:在国家“统治贸易”下,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在以上两个阶段中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长期高估,“文革”期间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为1.5: 1。
三是1979—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该阶段的特点表现为: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汇率,中国人民银行适度干预。
四是1994年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直到2005年7月21日《公告》发布为止。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1981年起实行复汇率制,牌价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方法计算。1981—1984年将官方排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贸易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 1美元折合2.7963元人民币。1986年7月15日,又由1美元= 3. 1983元人民币调至1美元= 3. 7036元人民币; 1989年12月26日,又调到1美元= 4. 7221元人民币; 1990年11月17日,又调到1美元= 5. 221元人民币;到1994年1月1日,汇率体制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 70元人民币,币值降到最低点,国家外汇储备开始大幅度上升。1997年后,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浮动,并未随宏观经济变动而波动。从2006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规定1美元= 8. 11元人民币。随后几年缓慢升值, 2008年9月22日美元与人民币比价为1: 6. 82。以上汇率制度演变的四个阶段,只是从理论上,或者从意愿的角度上划分的,特别是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探索阶段的转型期,虽然想要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汇率,央行适度干预,但实践中,央行“干预”总是过度;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虽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实践中,总是“管理”的过死,“浮动”的不够。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只是从“公告”发布之后,在这之前,“浮动”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近似于固定汇率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