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855 21
2006-04-01


看了网上的很多文章,一文多发,抄袭。。。太多的丑陋现象了。。。

然而,研究中,我们能否做一个有良知、正直、尊重事实的研究人员,我想去做,可是真的太难了,周围的人,那么多的虚假,造数据,造结果——说什么不符合逻辑,最终的目的是把科研改成符合自己个人的观点,尤其是一些ZF课题,往往脱离正常的科研轨道。。。

我有一种感觉,当你试图脱离大家的虚假圈子,尝试做真正研究的时候,可能就是你被别人排斥出局的时候,你将成为另类,在生活中将会处处收到打压。。。

对此,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科研的出路何在,自然科学可能还好一些,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我们是否将在造假中生活一世。。。

科研的功利性太强,这是我们远离诺奖的原因,科研的认真精神不足,这是我们造假的思想根源。

教授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无愧于自己的称呼。。。

希望大家指点一下,我真的迷茫了,为什么有些人不懂科研却掌握着大批的课题?

这不是明摆着把科研引向权钱交易的圈子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1 22:00:00
在目前的科研体制下,有点难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 08:09:00
如果真如楼主所说:“那么多的虚假,造数据,造结果——说什么不符合逻辑,最终的目的是把科研改成符合自己个人的观点,尤其是一些政府课题,往往脱离正常的科研轨道”,那以,我们就要从“制度与规则”上找原因了——即评价科研人员的体系有否问题?!客观地说,就大我数科研人员而言,他们还是有基本的道德与良心的;但我同时也以为,我们的评价体系也要适当的修改,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 08:37:00
中国许多事情都是先有数量再讲质量的,如高校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 15:00:00

在你承担的横向课题研究中,你的研究结论与政府预期相左时,你是坚持自己的真理,还是屈从于压力修改使得你的结论“符合”政府的预期?

我的结论是不参加任何有行政参与的横向课题,因为良心上我无法违背自己的结论,实际中我无法改变政府的预期。

有良心的研究人员,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吗?这可以算中国特色吗?国外我没有呆过,无法作此结论。但是我真的感到很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 18:36:00
哎,不仅仅是良心吧,应该是法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