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923 2
2010-05-06
中国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原因分析(100506)
http://blog.51xuewen.com/ymin/article_30928.htm
闵应骅
    近来,中国学术不端事件不断被曝光,上至院士,下至普通大学生,可谓频发。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惹得祸,五六十年代没有这么多的事。我认为,恰恰相反。
    五六十年代少有学术不端事件曝光,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因为现在有了因特网,负面消息不可阻挡,或者说很难阻挡。而五六十年代全靠报纸,负面新闻不予刊登,大家就看不到,以为是没有。
    第二个原因是那时搞学术不端没有用,没有必要搞那东西。本人是那时候走过来的,而且一直在科研战线,了解一些情况。在计划经济控制下,科研课题是上面派下来的,科研经费从财政部发到各部委,再发到各院校、各个所、各个室和课题组。横向课题是没有的。连课题组长都是上面任命的,没有争取的可能。能不能当各级的头,决定于“又红又专”。是否又红又专也决定于领导一句话。那时候,我们一般的科研人员,从来不担心科研经费是否够用。给多了多干,给少了少干。从1956-1978年,二十几年没提过工资,没提过职称。那时候,一个讲师都很了不得,别说副教授、教授了。对工程性的研究,论文是很不重要的。科研成果也评奖。一个工程性的成果常常是科研院所和现场合作成功的。申请科技成果奖要由现场的干部排第一,研究所的课题负责人排第二,此后,现场占3、5、7位,科研人员占2、4、8位。有创见的贡献者未见得有份。在这样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有必要搞学术不端吗?即使你搞了学术不端,有用吗?
    现在的情况当然大不相同了。哪一种情况更能激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呢?我想,不讲自明。在大家都想出论文、出成果的情况下,难免有人想偷巧、想走捷径,于是就出现了少数人学术不端,投机取巧了。院士、教授都能搞学术不端,大学生为什么不抄作业、考试舞弊呢?这是同一类性质的问题。怎么解决?靠改善学术环境、靠教育。这些问题,是需要大家好好研究的,本人也会参与其中。
    本文说得很直白,一定不全面,而且省掉了许多官话、套话。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6 22:53:08
关键是改变激励机制啊 如果垃圾成果不受重视  少一些评奖 课题 多一些高质量的奖励 或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22:53:15
恶劣的学术环境,加上急功近利的市场催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