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pp_first
看了zpp_first 三个关于恋爱经济学的帖子。有如下几个问题:
1、经济是一种利益行为,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可以用理性经济人假设,因为倘若信息对称了,趋利避害的天性会自动发挥作用。但是恋爱不一样,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会有不理性的行为这是正常的,但是信息对称之后也很有可能不理性。例如:残疾人如果按照你的理论那就应该找个残疾人(说明恋爱中趋同效应有待确认).;还比如很多有权有势的父母的孩子反而希望娶一个或者嫁一个普通的人物(家世的影响有待确认);又比如大男人主义的男性希望找一个温柔体贴型而不计较其其他方面的女友(性格的影响有待确认)。
经济学(行为金融学除外)向来是功利主义哲学,和爱情这种感性的想象我认为是不能在一个框架内讨论的。
2、我认为每个人的好与坏并无同一标准,也就是说两个人的人品和相貌对不同人而言是不同感受的,而且不论是男人和女人对于两者的权衡也不同,甚至很多时候毫无理由,所谓的一见钟情并不是说一定是某男对某大美女或者某女对某大帅哥。恋爱通常是某一时刻荷尔蒙突然爆发的作用,甚至可以被医学所控制,这样看来,用客观的文字评价主观的事物,我以为不妥。
3、所谓缘分我以为不可拆开解读。缘解释为一种理性的结果(P1=V1=V2= P1)我对此有异议,古语有云:有缘千里来相会,这里缘难道不是一种距离概念么?将缘分中缘看成固定量,分看成是变动量,其线性的准确的准确性需要你更详加论证,因为不能保证其变动量所造成的影响不是随机游走的。
4、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就是哪个是主,哪个是次。学兄理论中明显是以价值为本,通过诸如缘分、条件和一些扬长避短的方式来调节价格,但是现实世界中却不尽然。有时是家世条件决定恋爱与否,有时缘分有时主要原因,更有一些情况中,好男人找不到女朋友而油嘴滑舌的人反而桃花运频频。就像马克思说劳动是价值的基本,而价格围绕它波动。但是我认为如果这里的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从实际生活中观测到,那么讨论价值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应该直接对因素和结果进行观测,即:供求决定价格?效用决定价格?还是劳动决定价格?如果是恋爱经济学中,效用我认为反而应该是最优的,对方不一定特好(劳动决定价格即本身所具有的条件决定恋爱的成功),合适就行。
5、有人说成功的恋爱中通常会有这么几种现象:将男性、女性条件和性格等因素的各分为上中下三类,结果通常是上等男人和中等女人,中等男人和下等女人,而上等女人和下等男人变成了剩男剩女,让人奇怪也哉。从这个现象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取恋爱中不仅有过度自信,还有有限自卑等情况。
以上是我暂时想到的,希望得到解答,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