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Ci.Shine 发表于 2014-11-27 21:03 
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应该没有这么明显,因为书上解释的是货币政策来分析AD曲线的移动对利率的影响,而 ...
谢谢你的评价奖励。
前些日子央行降的不是准备金率,而是基准利率,二者是有区别的。
准备金率目前来讲是否会降,要看现在实施的几大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如果这几大政策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当局会尽量不调整准备金率。
准备金率是央行的”大杀器“,波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过去我国央行总是使用这一策略,堪称世界罕见。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并且总是能够有效地将国内危机和萧条转嫁出去。当然,这与美元是世界货币不无关系,但是两国的金融调控水平和思想水平差距依旧显而易见。相关史实可以参考相关书籍。
另外,毕竟政策是当权者制定,目前很难说可能即将换届的下任央行行长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当前,国内外机构,都预测中国下调准备金率是明天春天。
一个政策如果仅仅能够保障国内的一方面需求,就是一个失败的政策。单纯的完成刺激经济的政策,并不是最优的选择,这也是政策制定者最为头疼的事情——需要兼顾多个目标。
我国采取的基准利率下调,一方面是为了刺激经济,一方面是进一步实施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多发货币刺激经济而造成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不利于人民币的坚挺,进而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眼下,我国刺激政策除了降低基准利率外,还包括在国际上建立基础设施基金和投资银行,以及构建大范围的自贸区,但这种政策也有隐忧。可以自行思考一下。
目前,较为贴切的例子“货币多发,利率下降“是日本。日本现在宽松政策,并且日本的利率的确下降了,虽然幅度非常非常小。
但是就日本的情况来看,这一货币政策目前来看危险很大,具体可以参考《经济学人》杂志和《华尔街日报》的分析,简单的说就是其一,刺激不足;其二,日本贬值造成进口能源吃紧,目前由于石油价格走低,因此显现不是十分明显。但俄罗斯危机以及OPEC产量依旧未定,风险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