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的扩张与明朝的问题
国企与央企向“巨无霸”方向的扩张,是在远离“数目字管理”,在简化国家的组织结构,和明朝犯的错误有相似之处。 宋朝的教训我们还没有彻底解决,明朝的错误做法似乎也开始在我们的改革中出现了。在我看来,近年轰轰烈烈的“国进民退”,央企大规模的扩张,同样与现代商业社会的“数目字管理”背道而驰。
在这一波“国进民退”的浪潮中,又以央企的纷纷扩张尤为引人注目:宝钢入主宁钢、中粮染指蒙牛、中化旗下的方兴地产成为北京的新“
地王”……伴随大肆扩张而产生的,是一个个无所不包的央企“巨无霸”。以中石油为例,从地质考察、石油勘探一直到最末端的加油站,一共有174家子公司,160多万号员工。甚至,一座叫“玉门老君庙”的道观,也是它的资产。现在,它又在布局金融业务,走产融结合之路,成为真正的“巨无霸”。
以黄仁宇的历史观来看,国企与央企向“巨无霸”方向的扩张,是在远离“数目字管理”。国企央企的大包大揽,是在简化国家的组织结构,从这一点上讲,和明朝犯的错误有相似之处。
宋朝鼓励商业发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管理事务,没有找出恰当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经济基础变复杂了,按说明朝统治者应该继续探索管理复杂事物的社会上层建筑才对,但朱元璋的做法完全相反,上层建筑应付不了,就把经济基础搞得简单了事,最终是经济的效率和质量再也无法取得进步。整个帝国的全部组织结构被极力简化,由政府直接面对广大自耕农,中间团体全消失了。
结语
远离数目字管理的一个结果就是像明朝一样,社会经济的效率很难再有进步。 今天,如果我们的国家经济变成几个巨无霸企业的集合,经济会成为一个庞大的扁平体。按照黄仁宇的历史观,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中间机构会越来越繁杂,对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因此需要越来越细致的“数目字管理”。而央企的扩张却恰恰相反,这等于政府包揽一切环节,全部的组织结构自然也会被简化,许多独立性的中间团体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中层的商业化的代理机构的间接管理及各种审计、会计机构,适当的司法程序,多数也没有必要存在了。
陈志武通过研究认为,如果把一个国家经济占GDP的比重作为一个横坐标,把它的法制发展水平作为纵坐标,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社会它的法制水平普遍地就会更低。这与黄仁宇的理论是一致的,因为国有经济比重太高,它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管理技术,不需要法制。很显然,数目字管理也自然不需要了。从技术上讲,央企大肆扩张的结果自然是我们离现代商业社会的运作越来越远。
远离数目字管理的一个结果就是像明朝一样,社会经济的效率很难再有进步。还是以中石油为例,从2000年上市至今,它的内部改革缓慢,管理上从老国企向现代型企业的转型步履艰难。一家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员工说,一份文件从子公司上报到母公司,需要多级领导的审批,有时可能爬行十几天。绩效考核也比较松散,一些员工觉得,对于个人的业绩几乎没有要求。即便是在美国严重受挫的2008年,中石油的净利润率也仅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1/5。但中石油的员工总数却是后者的16倍。(以上来自: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05/14/1516534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