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971 27
2010-05-15
前两天参加一个workshop,每一个PhD学生都被要求就自己的研究课题做一个presentation. 我们组的discussant是一个很牛的小老头,据说是英国Z-score的创始人。每一个人上去讲的时候,他都是侧躺在座位上,闭着眼睛像睡着一样。但当每一个人做完presentation,他都会睁开眼提问,其中必问的就是:“so what? ”

回想在国外学习这些时间,整天除了上课就是做regression,尽管不少regression的结果很好,但到现在为止教授还是没有批准我开始着手working paper. 对此我感触很深。在国内的时候,但凡决定做一篇论文,只要实证结果很漂亮,哪怕是老掉牙的话题或是老瓶装新酒,都可以拿去投稿。但国外的学者们,他们最关注的是你的contribution, 感兴趣的是你文章背后的story!

刚来的时候,我的导师告诉我,做实证研究,方法是其次的,最关键是要有一个sexy(我也是从那时才知道sexy可以这么用)的story。有的人喜欢玩模型,动不动来点2sls,3sls什么的,但实际上最稳健的结果来自于最简单的模型。看看JAE,JAR,JF这些top journal上的文章,绝大多数用的就是简单的ols,但讲的故事却很吸引人去读。

或许是大环境所致,国内很多人沦为了制造论文的机器,套用别人的模型做一些没有增量贡献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但我渐渐明白,哪怕用几年的时间只发表一篇论文,而且真的做出点贡献,其意义远比批量生产大得多。别人能记住的永远不是你发表论文的篇数,而是你论文的创新之处。

这是我的一点感悟,与各位共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15 05:41:12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5 06:31:21
关键是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不这样认为。。。。。。。。。。。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5 07:48:27
我的导师一直问我两个词,至今也不是很明白。其中一个是“问题”。比如中国经济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产业结构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楼主说的“story",每次我有什么想法,就会为我“你文章背后的story是什么?”遇到这两个问题,我总是哑口无言。楼主认为“story"到底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5 08:37:41
深有同感啊。。一直给我们phd上课的老师也一直坚持:who cares?!

无论你的数据结果多么漂亮多么激动人心,他一句话就从根本上否定你的努力,因为在他看来没有对理论做出贡献的研究都是垃圾。

他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你要知道别人在同类课题做到了什么程度,其次你自己在哪些角度或者层面上有了新突破,这些进展必须是有意义或者有趣的,然后才是你的方法是否正确结果是否稳健。

所以很多时候都感叹在国内外研究的套路完全不一样,很多时候看国内的研究真的就是在“玩儿”,对不起那么多所谓的“基金”项目,都是纳税人的钱,却拿去做一些根本没有学术贡献的“学术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5 21:29:35
这个问题似乎应该得到重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