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xuxinyus
对于局外人,工会的影响不一定,有两种效应,一种是溢出效应,即工会通过抬高工资减少了工会化企业的雇佣,这些被减少的人员流入非工会化企业,压低了那里的工资,一种是威胁效应,即工会化的威胁迫使非工会化企业改善待遇以避免工会化,从美国数据来看,这两种效应的强弱不一,在部分地区前者强一些,在部分地区后者更占优势,所以对局外人来说影响是不确定的。
就我个人认为,
无论是单纯地将工会定位为权利的维护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或者是社会的稳定者都不能解释工会存在的意义:单纯作为权利维护者存在的工会可能会使企业因为过高的成本而不堪重负被市场淘汰,最终使得工人下岗失业,单纯作为社会稳定者和劳资关系协调者而存在的工会则难以替员工说话,起不到保护员工权益的作用,也就不能避免员工自发的破坏生产的行为,如果只是简单地在企业和雇员之间再分配利益,很难说为什么应该存在一个工会,它不过使一方的所得成为另一方的所失,而关于在利润中企业和工人应该得到多少,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但是,如果跳出社会不同阶层对工会角色的定位来看,又不难发现,社会不同阶层对工会的要求虽然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是相生相成的,一方面,劳动者的支持是工会力量的来源,工会只有确实地为劳动者带来利益才能得到劳动者的支持和服从,当政府、雇主需要时工会才能平息劳动者的不满,让劳动者重新积极投入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应该考虑到,工资最终要由雇主来支付,只有企业充满竞争力,工人的待遇才能有最终的保障,通过约束工人的行为,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工会既可以使企业更加有能力满足工人的要求,也使工人的诉求更容易赢得社会的支持,从而最终实现。
因此,当我们把工会看作这样一种存在时,工会就获得了存在的理由:即,它把工人和雇主以一种有效率的形式拉到同一张谈判桌前,一方面使得工人的诉求能够更有效地影响雇主的决策,另一方面使雇主能够更有效地通过改变决策影响工人的行为,而在此之前,雇员和雇主之间的这种互相影响即使不能说完全不存在,至少也是不那么有效率的,比如,一个雇主也许愿意提高工人的劳动报酬以让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工作,可当他麾下的劳动者通过消极怠工把自己对于报酬的要求表现出来的时候,劳动者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是他单独的行动却不足以引起雇主的重视,因此雇主没有对此作出反应,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雇主提高了待遇,但是雇员却没有把它和雇主对自己改善工作效率的期望联系起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因为雇员和雇主不在一个对等的层面上,因此无法有效的进行交流:雇主虽只有一个,但他力量强大,雇员无法撼动,单个雇员虽然力量不大,但因为有太多这样的单个雇员,雇主无法一一顾及。而在这里,工会可以发挥的作用是:通过把工人个人的消极怠工温和地集合起来成为一种明确的有影响力的要求传达给雇主,并让雇员们明确地看到雇主行动的改变是缘于他们的要求,这样就让两者站在对等的层面上,即一个强大的集合体与一个强大的个体对话,协商,交易,一方面为劳动者赢得了他们需要的待遇改善另一方面又帮助雇主实现了他想要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了双赢。
不过,从现有的工会看,达到这种效果似乎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