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之路,始于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实践证明,如果再坚持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不变的话,国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将岌岌可危,无法长久维持,因此国有企业改制势在必行。但是凡事都有一个摸索、探讨、学习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和惨痛教训、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企业理论以及成功经验,虽然能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但毕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经济体制问题。经过近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制已经触及到最深层次的问题,即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问题。可以这么认为,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是由于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不分所致;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难以落实,是由于企业财产产权不明晰所致;企业自我调整机制不健全的背后是缺乏产权硬性约束;而企业行为不规范的背后则是所有者的缺位。许多学者和企业家都认为,民营化是国有企业的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出路。
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付出了沉重代价后获得的最有益、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国有企业的改制的进程不断在进行中,例如
5月11日,财政部发布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情况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情况报告,表示将适当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的收取比例。财政部将提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
在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民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的提法颇为引人关注。有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民企偏小偏弱的现象有望得到改善。
国有企业的改制后现阶段仍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