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逆周期监管是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过程中,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普遍认为,应加强金融逆周期监管,以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险业的逆周期监管,一方面需要通过实施逆周期监管政策,建立行业逆周期机制,防止顺周期行为加剧经济波动;另一方面,需要缓解监管规定、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的顺周期性,并通过监管政策影响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
一、保险业顺周期性的影响因素
(一)保险公司的内部因素
1、动态财务分析工具(DFA)的顺周期形成机制.在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时,作为保险公司财务分析工具的DFA容易强化保险业的顺周期性。首先,资本与货币市场的主要变量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对保险公司资产方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时,DFA分析结果中,公司资产项目不可避免地出现强顺周期性。其次,负债方建模是DPA的核心,其核心内容是损失分布、预期赔付支出。在预期赔付支出时,由于准备金提取的顺周期性,DFA分析结果中,公司负债项目不可避免会出现强顺周期性。第三,由于DFA是利用可靠的历史数据,确定模型中主要参数的“基准值”,而历史数据随宏观经济波动,其风险参数赋值容易出现顺周期性。
2、其他风险计量方法的顺周期形成机制。保险公司常用的风险计量方法如灵敏度分析、压力测试、在险价值(vAR)等也是强化保险业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因素。首先,这些风险计量方法中的风险赋值和风险之间相互关联,导致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出现顺周期波动。其次,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及管理层进行主观判断,主观因素随着宏观环境周期性波动,影响公司经营呈现周期性波动。
3、鼓励追求短期利益的激励机制.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在对经营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考核时,都将其薪酬与公司当期效益直接挂钩,由于未反映潜在风险和损失,无法实现薪酬安排与长期风险承担相一致,容易导致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为实现短期自身薪酬最大化而采取顺周期的公司经营战略。
4、发展战略、风险模型与风险幕落的趋同性.在经济繁荣阶段,市场信心高涨,保险公司采取积极发展战略,运用激进的风险计量模型,风险参数赋值提高,公司风险头寸上升,在巨额损失未发生前,公司盈利能力增强,促使公司采取更加积极的发展战略;一旦经济衰退,巨额损失发生,市场信心受冲击,公司审慎经营并采取保守的风险计量模型,风险参数赋值下降,公司风险头寸稀释,盈利能力下降,业务经营萎缩。发展战略、风险模型与风险暴露的趋同性,也是强化保险公司顺周期性的重要因素。
<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