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hohai_abc
历史是发展的,我们不要指望从我们的祖先那里挖掘出什么治国宝典。孔夫子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不过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和理论奠基者,他所说的“大同”,并不是什么理想社会。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坚决维护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二是改善不断恶化的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可是,他也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而实行“仁政”来改善民生,这就注定了他的“大同”只是一种空想。
版主大人啊,人家李先生在客观的说孔子的局限性,你倒不认为是客观公正的,结果一个不问缘由,就胡说一通的人你倒认为是客观公正的?我是很奇怪你的评判标准的,或许是根本就没有标准?
对于前人的思想,对的要继承,错误要指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客观公正,而不是创造个滑稽的主义出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839270&page=3&from^^uid=1123236
在孔子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混战不已,百姓惨遭屠戮;……所以孔子的“大同”思想完全是正义的、进步的!
至于当时“坚决维护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则和现在“坚决维护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妥!
至于“他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而实行“仁政”来改善民生”,则和现在“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发善心而实行改革开放来改善民生”一样;……如何就“只是一种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