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sun_cn 发表于 2010-6-26 08:56 
先上个通知 这是已通过的版本:
一、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
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四、金融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金融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金融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金融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金融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金融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金融硕士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去年新出了会计硕士,人大的会计学缩招了一半,人数全给了专业会计硕士,学术会计录取分数暴涨。目前这个金融硕士的通知都已经出来了,人大是经济学教育的桥头堡,要设立金融硕士,人大肯定是第一个。
这就是我担心的事情,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不能对读金融硕士这一行为的后果完全知晓,照目前的讨论来看,专业硕和学术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金融专业硕士的推出,必定带有挤出效应,学术型必定减招,而于此同时是否会使人大金融反映出收入效应,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很早就关注了,实际复旦去年就开始实施!!实际就是检漏,招那些第一志愿考复旦没上的同学,分数之低让人难以想象,而且一招就是90个人,更绝的还是国家公费,这些人出去以后绝对是“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