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42 4
2010-07-11
诺贝尔奖中的其它的一些奖项,如社会科学奖,还有经济学,这些都不讨论。而化学医学等我也不懂。我就知道一些物理学。因此,本帖子就分析一下,如果我国要有人在未来得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要从以前的这些得奖者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呢?
              
              本帖子给出一个经验,那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小事情,而不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你只要把历史上的各个诺物理奖的获奖原因拿出来分析,就知道这一点。许多成就,有的是偶然的发现,有的则是顺理成章的发现,发现它们根本都不需要特别曲里拐弯的思考,可以认为一个智力不高的人也就可以发现的,问题就在于,要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小事情。我这里也是指出我国的许多大学的教授的通病,就是不肯实践,喜欢吹牛,不喜欢做小事情,其实,许多发现和发明,就是一些小事情。
              
              例如,伦琴发现伦琴射线,这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可遇不可求。但是,他是成天迷在试验室里,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个偶然。而后来的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就可以认为是顺里成章的事情了,关键就是要做试验。
              
              例如,居里因为炼出了一克镭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镭的物质存在原本也不需要真的炼出那一克镭来才成立,但是为了说服别人,居里夫人就花了大量的时间把她的家里变成了炼镭厂,花了许多功夫把镭炼出来。而且她还因此而因为放射性造成的疾病而早逝。
              
              马可尼因为发现无线电通讯而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不是需要多么多么高深的智力就能够想得到,因为,真正来讲,无线电波的理论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提出就已经打下了基础的,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把它做出来。马可尼确实是第一个把它做出来了,因此他就得奖了。从这件事情看,也不需要马可尼象现在的中学生应付高考那样要应付那么多的课程,还要从中间筛选出智力特别特别高的人。发现无线电需要特别高的智力吗?不需要,需要的,是实践。
              
              其实,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不奖给大理论的提出者。有一些大理论确实是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要奖励的对象。例如,相对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这些基础理论的提出者,基本上都是不能够因为这些理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因此,国内的物理学家们如果只是搞假大空理论,那就不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就算你搞出来的理论不是假大空,是真的对人类社会有巨大贡献,那和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没有关系。
              
              就拿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励原因吧。一个是光纤通信的发现者,也就是说,当他做试验,发现纤维可以导光,哎,那么,用它来通信呢?于是做了试验写了论文,这就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突破了。但是,整个这个思考过程,真的很高深么?非要特别高的智力,需要高考分数达六百八十分以上的人才能够想得到么?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甚至也可以认为它的顺理成章性。就是既然人类社会就是要发现各种各样的信息传输手段的,例如旗语,手势,消息树,等等,一旦发现了光在纤维中的传导,当然也就早晚有人想到要用光纤通信。有了这个想法,则以后的技术上的不断革新,那就是顺势而下的事情了。
              
              这次得奖者的另外两个,是发明了数码相机,这是需要高智力才能够想得到的么?实际上有了光电二级管,有了光电效应,人类早晚会想到数码相机的。这也不需要一个人的智力真的能够做特别曲里拐弯的数学题,能够在高考中获得六百九十分的成绩。
              
              因此,我国这些年来,之所以没有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我看来,有几个原因。一是这个高考,甚至包括中国科大少年班,其实都不是沿着要获得诺奖的方向前进的,目前的这种筛选人才的办法其实并不是最适合培养成一流科学家的人。你想想一个人埋头训练了连续几年的如何应付那张考卷,而不是连续几年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小试验,一些智力其实并不高的小试验,这是不是浪费光阴,从考上名校这一点讲,不浪费,但是从培养一个热爱试验的物理学家来讲,那就是浪费了。
              
              如果你要做一个运动员,那你就是要成天练习,不可能一个月只练习一天,剩下的时间都在研究各种高深的运动理论,那是不可能拿金牌的。
              
              因此,如果要想象培养运动员那样培养第一流的物理学家,我看是不是这样搞,就是象中国的业余体校那样,圈那么一部分青少年,从小就开始泡在实验室里,就象有的青少年从小就在练习拉琴那样,一直泡啊泡,泡到三十岁,当然,如果确实需要理论的时候,也就补习一下,但是和应付什么考试无关,和进一步做试验中产生正确的概念有关。有一些理论课程也学,但是,做试验的时间一定要保证是占大部分的。在种情况下,有可能训练出一流的物理学家。
              
              但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够谋生么?我看卖东西不一定行。因此还是要国家养起来。
              
              现在我国的许多所谓的物理学家,一些教授,基本上在做试验方面是大笨蛋,为什么?因为他泡在实验室的时间太少了因此他就坑蒙拐骗地搞假大空,结果爬到了学术界的上层,就开始干一些欺负人的事情了。这种人其实已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败类,应当开除出教授队伍才是,否则也严重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在大学的领导们在对学生训话的时候,就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其实也就是好好听课什么的,从来就没有要求学生努力做试验,实践第一的。其实在我看来,那课上得怎么样本来就无所谓的,懂了就懂了不懂就不懂。重要的还是要钻进试验室里做一些小事情,哪怕是做一个网页,编一小段C程序,做一个小小的试验把数据记录下来,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1 22:48:04
说的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2 08:22:00
科研需要戒骄戒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2 12:44:16
中国的研究体制和学术环境很难培养诺贝尔奖的人, 再等20年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2 14:28:24
对物理科学这样的自然科学确是如此,但对经济学这类的社会科学,如此作的话就会贻害无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