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大专学历,到英国读研,发现英国人对待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屋的态度很值得学习。朋友居住的普利茅斯是座不大的城市,在城市中心,有一座有近300年历史的老房子,它是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每天人来人往繁华热闹。如果换在别处,也许早就被栏杆围起来,小心翼翼只供人参观了。但在英国,老房子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成危房,或者变成只能看不能用的文物。因为在英国人看来,老房子只有继续发挥作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等到工程完工后,竟发现不了哪里是曾经被修复或是加固过的,连墙角的苔藓都保持着原有的模样。“修旧如旧”是英国人修缮老建筑的一贯思维,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英国老房子的样子,往往和当年刚建成时的风貌基本一致。于是,成了精品,成了爆款。仿佛在向着这座城市诉说着那过去的历史。
这座城市还保留着一片废墟,废墟里面有一座只剩几面断壁残垣的老教堂,这是一战时期被炸毁的建筑遗物,近百年时光已经过去,它还按照原来的样子保留在城市的中心。市ZF并没有因为教堂的残破而将它拆除,反而特意将这里划归成一片小小的街心花园,每年都会对它进行修缮。
人们每次从这座教堂边走过,面对墙壁上的斑斑青苔和累累弹痕,都会感叹一番历史的沧桑。在英国人眼里,那些世代居住的老房子就像时常相见的老朋友,总有股亲切劲在,并不会因为衰败而弃如敝屣。
也正因此,在英国的大街小巷里,上百年的老房子随处可见,
在英国伦敦的街头,每隔几米你就能见到一座百年老屋,即使经过百年时光的淘洗,这些房子依然熠熠如新,让你深感时间对它们的无奈。于是,英国花费400亿也成为了理所当然,这些上百年的老房子无法承担现代的使命,很多设施确实无法满足现代医疗和现代教学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