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10-8-11 21:48:00
爱情是什么,按理说爱情是主观的东西,可是这主观的究竟是只需要按照唯心主义的方式产生的,还是唯物主义的方式产生的,这就是男孩该面临的问题。当然这样是提高到极端的角度在分析,如果你认为可以只是通过不需要外在显露的信念,外在的行动就能让女孩感受到爱,那么可以说是一种唯心的态度。
物质生活能不能满足幸福感,其实这个可以进一步追问,另一种人类彼此合作的生存方式能产生幸福感,还是跟真正的僧侣一样苦修提升自己的内心能产生幸福感。金钱代表的生活刨根到底只是人类彼此合作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金钱本身并不是邪恶的。
新的问题在于,很多人认为古代的不追求金钱生活方式的美好只是通过流传下来的一些古代哲人的著作作为支撑,而真正古代哲人为了达到那种幸福状态,要克服很多东西带来的欲望,究竟又付出了多少,你要知道那些哲人的数量实在是小概率事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是更适合现代社会存在方式去通过物质来增强幸福感,还是跟古代那为数不多的哲人们付出的心智而得到幸福感更容易达到呢?
如果实用一点的话,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实用主义了,那么实用主义被社会所选择,也许就说明了一些问题。当然前提在于你得承认存在的是合理的。而存在的会比过去先进。~~~~
额,够饶,这些东西对个人而言太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1 22:00:25
女孩子卖弄和拒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1 23:22:12
爱情是精神不是物质。
男孩子的话,是精神的表达,却处于幻想层面,不足以支撑精神。能支撑精神的是行为,而行为必然产生物质。
女孩子则是把爱情这种精神过度实物化。爱情需要衡量的,但不应该单纯用量化的实物衡量。爱情的基础是物质,这个物质应包括实物和行为两个方面。有了基础,必然产生精神。
男孩将精神片面化,女孩将物质片面化,实际上精神和物质并不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2 11:05:14
如果你相信,你追寻,那么,什么环境
你都能找到爱,都能生活在爱之中。如果你不相信,而是等待环境条件的满足,那么,
无论你处于如何优越的环境,你总是可以给自己找到各种借口而不去追寻爱,于是你永
远不会生活在爱之中。对于生活来说,爱是永恒,爱是关键。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443222
我觉得这句话挺好的,
我一个同学为了爱而放弃了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恋爱之中,最终感动了女孩……
当然我不避讳一定的物质基础。
两情相悦是最好的,故事中的女孩追求的不是爱,而是纯粹的物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2 21:47:53
很多时候,爱不是用来证明的,爱是用来感悟的,是用一颗真心去感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3 02:06:40
男孩可能知道爱是什么,但有些单纯,换做是我不会有这么多废话。
女孩是享乐主义,还不知道爱是什么。两个人不可能在一起,等男孩有了物质基础也不会,因为女孩的上层建筑是空的。不可能有交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3 13:52:47
说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况爱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3 16:49:28
爱只是一种感觉,因为相信,所以有爱~
这种感觉可以完全有吞没一个人,甚至让他失去理智~
没有爱的世界是麻木的,难以想象,在一个没有爱的世界里,人们如何共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3 18:18:44
楼主的帖非常棒,价值就在爱的定位和取向。运用哲学思维去体味人生,妙论爱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3 18:25:14
看不懂,但可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4 08:59:08
我觉得其实两个人说的都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俩都找错了人,就像老话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才对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4 14:48:28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态度的权利,开放宽容的社会就是要这样。正如楼主给我们的这个寓言,他没有什么特定的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4 15:28:17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静是正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看脚下的路,有缘的话自有佳人相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5 23:34:56
LS一些朋友可能歪曲了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实用主义哲学对于实在的一种看法是基于经验主义的观点。简单说就是如果某一种事物你能够感觉得到那么这就是这种事物存在的证据。男孩儿虽然说不出来对于爱的定义,但是本身他体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并不是唯心的。对于女孩儿来说,很多人的观点好像是如果这个女孩追求物质,那么她的哲学就是实用主义观点的,个人浅见,这是错误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以结果作为判断的一个标准,对于采用何种方式、途径均是保持开放式思想的。所以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实用主义者首先是思想开放的,并不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任何一种思想,而是依赖实践去检验。同时,也并不是说任何一种思想实践之后结果很好,那么这种思想就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一个好的思想和方法均是有它的限制条件的,也就是依赖于环境的,如果环境发生变化,那么这种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就不是预期中那么好的。LZ这个故事中我只看到两个人对于爱的理解是不同的,男孩儿认为爱,简单说就是一种感觉。而女孩儿认为爱是有前提的,是在满足物质基础之上的。两个人没有对错,标准不同而已。只是男孩在他自己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了一个不认同自己的但是自己爱的人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07:02:59
45# nuo0206 [/b
楼上的见解很深刻,不同的人对哲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也许您是对的,也许我说的没有错,对的我会赞成,错的我会批判。男孩对爱的理解,感知就是存在,这是主观存在的被感知,我仍然坚信他是唯心主义哲学。女孩的观点中让男孩证明爱给她,她就可以考虑相信,并且去感受,爱是需要实践来证明的,说明她是注重实践的,而且她的实践是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这是实用主义的一大特点。这个故事本身的短小,只能部分展现了哲学观点,缺乏充足的材料证明女孩就一定是代表实用主义哲学。总之,见仁见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10:13:18
其实挺多事情也无所谓对错的。比如就这个例子来说,也许50年后男孩儿回想起来就会微微一笑而已~~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今天看起来再大的事儿也都是小事~~~另外你向关于存在的一个客观主义观点中,兰德等人就认为如果没有经验等去直接感觉事物,我们根本不能够确认任何事情的存在。但可笑的是,经验和感觉往往是狭隘和渺小的。还有,实用主义评价结果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功利的出发点,至少詹姆斯等人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功利主义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要的是功利的东西,那么他自己的标准就是功利的。如果一个人要的是公共的结果,那么他的标准就是公共的。只是如今很多人理解的狭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9 12:10:12
爱情和爱的定义是否相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9 14:34:54
在你不懂爱的时候别谈论爱,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1 14:10:43
没看出来,还是来个论坛币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1 14:36:41
是呀,爱是什么?一个无法定义的,只能用心去感受的东西,爱不是生活,但生活缺少了爱会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1 16:46:24
真惭愧,看不出门道~~~
只是依稀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活着,不能总在别人的评价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1 20:03:09
为新斑竹擂鼓助威!
哲学的论理比较复杂,比如说吧申个牌牌就挺难。
爱论坛,发了那么多贴积了那么多分,一如既往在打拼。
不爱能来么?!呵呵...
貌似跑题啦。
不好意思,斑斑。一力支持您米商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11:27:29
现实如此,在当今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人能真正说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06:40:38
1# magic/tp

曾经以为爱是需要执着追求的。但是不曾开始,何来未来。至少要有勇气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11:25:50
按照文章所述,文章的爱说指的是爱情,描述的是一个还未体会到爱的人,并且对一个不爱你的表白,最后无疾而终;
此事件看出,不是没体会到爱,而是没碰到人,可以告诉我们
1.对对的人做对的事,才会成功
2。没有成功,并不意味这你不懂,而是意味着你没找到合适的
3。放宽心态,一次失败的体验,可以让你体会到什么事你不适合的
4。人不应太执着于某个答案,答案不是得到的,而是碰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20:07:16
这个问题,很复杂。最近,可能要找个女朋友了。
爱,我个人的意见是,起源于刚刚开始的好感,也就是新奇感,慢慢会变成一种像亲情的东西,不会因为年老色衰或者视觉疲劳而变淡。更像一坛老酒愈久弥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沉淀。
但是现在的人,太物质化了。老是认为物质的绝对程度是爱情的基础,物质越丰富,爱情越好。不知道内心地匮乏才是日后的隐患。心与心的交流,才是爱情的必备。
拥有不同爱情观的人,是谈不到一块去的。和寓言中的一个样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20:39:12
这个所谓的寓言反映的东西也是很现实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说说想法。
   一从爱的角度:确实很难单纯的解释这个东西,我觉得爱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喜欢程度,太喜欢了,想要跟她一直生活,想要拥有她,如果可以的话,“爱”应该有它对应的刻度,即他有多喜欢她,但是单纯从思想层面这个东西无法测量,所以也就有了“爱”的有形展示,即爱的表达。   表达可是从两发面,精神和物质,而此二者也是难以分离的。精神就是指你对她好,关心她,想着她,愿意看她,愿意抱着她,等等等等。而物质当然就是给她东西啦,小到衣服,大到房子,车子,能够让两个人活的很好的物质基础。  女生需要通过这二者来识别男方对她的态度。
   二从人类繁衍的历史角度:
     1从男人角度: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或者从有劳动剩余开始,拥有更多额猎物和土地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繁衍的机会即女人,因为从人体结构上看,相对于女人来说具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是上帝对男人的偏爱,也是赋予男人的责任,女人看重的是那人的生存能力。男人在外打猎,获取猎物,而女人在洞穴里喂养孩子,因为在那个可能不知道爱情的世界里,女人不会愿意在露天,抱着孩子饿着肚子,等着男人的归来。所以生理因素即动物属性加之历史因素,要求男人有那个能力。
     2从女人角度:相对上面的话而言,女人就是在洞穴里等待的那个人,所以男人一般不大要求女人的生存能力,而要求的是女人的生育能力,即更美的相貌,更好的身段,以便繁育出更为优秀的后代。

    所以综上所述,应该能解释这个寓言,也就是这个预言给我们的启示,它是现实的东西。最后回到寓言,我觉得那个男的可能爱那个女的,而那个女的似乎不爱那个男的,而如果那个男的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她还是会愿意跟他的,呵呵,好吧,就说到这了,欢迎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6 12:30:47
如你所说,男人负责生存,女人负责生育。
这有点很原始的样子。
现在不是平等,家庭的夫妻不是相互扶持吗?
感觉现在的人,物质丰富了,但是人心更加贪婪。
于是更加感觉匮乏,
其实匮乏的岂止是物质。
心灵的追求,智慧的求索,又有谁在乎?
悲剧。
期待苏醒 58# wys_木公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5 16:27:17
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可能真是说不出来了,水平有限呀!
从现实生活来看,其实双方都无可厚非,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吧!
男孩子觉得只要爱,有这份心,这份情,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但就如女孩所说的那些实际的问题,真的是有爱就够了吗?
女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她所看到的全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即便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没有感情的支撑,生活会有寄托吗?
所以,现实生活就是,二人的想法都不太实际。
新人啊!希望版主、前辈们多鼓励下,谢谢,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7 10:28:31
哲学本来就没有对错的。国人习惯于划线了,一个人要么是好人,否则就是坏人。一个理论、观点要么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这是一种3岁小孩的逻辑思维!所以,有时候想:我们这个民族真的太幼稚了,幼稚得连我们自己每天都在自欺欺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