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536 3
2006-05-06

最近在忙着做毕业论文,有关偏好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

什么决定偏好?什么情况下偏好会改变?有专门讨论偏好的书或者文章可以介绍参考一下吗?

请别把教材上的不对题的说明发上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6 14:04:00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格森,他是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学派”的先驱者他于1854年发表了《人类关系法则及人类行为规范》,提出了以功利主义为基础人类享乐法则。他认为我们每个人行为的目的都是追求最大限度的享乐和尽可能的避免痛苦。他的理论被成为格森定理。

格森第一定理: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直至达到饱和状态。又称效用递减规律。

格森第二定理:一个人如果要获得最大的享受,就必须让所有的享受都逐渐使之满足,各项享乐的途径或享乐的边际部分彼此相等。又称效用最大化规律。

格森定律奠定了效用价值论的基础。

从这我们实际可以看出决定偏好的就是物品此时对人类的效用的大小。效用的大小改变人类的偏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6 18:18:00

楼上的朋友说的就是消费者均衡理论的核心,没有涉及偏好啊?

效用的大小是指总效用的大小呢?还是边际效用大小呢?如果是总效用,那在不断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偏好就会不断改变,若是边际效用的大小,那边际效用也递减,同样会使得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偏好不断改变,所以个人认为楼上朋友说的好象很大,其实说了废话。或者说还没有说到点子上,没把问题说透彻。如果是这样那还烦请进一步得说明。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比如广东人吃东西偏甜,江西人吃东西喜欢咸。这就是地域不同而偏好不同的例子。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就有个问题一直想弄明白:偏好是怎样表述的?乍看去,是用无差异曲线来表述偏好,那到底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表现了偏好呢?还是无差异曲线表示出来的替代率表示了偏好呢?课本没有明确说。

我想是MRS表示了偏好,不论价格如何,替代率都反映了某个点上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的评价。如果是这样,那么消费者的偏好就会随边际效用改变而改变,这样一来就和楼上朋友所说的相符了。但我们课本中对于消费者均衡的前提假设就是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下……

矛盾ing

效用是种心理度量,偏好也是种心理倾向。但物质决定意识,必然是商品的客观物理属性会影响人们对它的判断和偏好。或者说,在效用这个问题上,既有主观心理因素,又有客观物质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7 21:26:00
再踢一脚,请看到的朋友帮我分析一下。没人说话就下沉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