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Starwood之路
前言
1984 年, 北京, 中国第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北京长城喜来登饭店正式开始营业, 由美国酒
店业巨头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管理,标志着中国的酒店行业从此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同
年, 我出生于北京.
2006年 3月31日, 我正巧乘车从长城饭店门前驶过时,手机响起, 是喜达屋集团中国地区人
力资源总监Michael Pross先生打来的: “ Hans? Congratulations!” 至此, 我正式结
束了大四的求职之旅, 成为了喜达屋集团中国地区2006年校园招聘四名销售和市场管理培
训生中的一员,即将踏上去新加坡亚太总部培训的征程.
回想起来, 从第一次坐
在面试桌前的如坐针毡, 到喜达屋终面时的挥洒自如. 这条路上
实在有太多事情值得追忆, 太多朋友值得感谢. 在距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刻, 我
谨以此
文真实地记录这个曲折的过程, 感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四年来的培养, 并希望对今后要去
找工作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
强生, 缘分可遇不可求.
曾经申请过的公司有很多, 仅举强生公司的这个让我最难忘的经历,说说”挫折”这个求职
路上的必修课.
大三下, 我参加了美国强生公司赞助的<<全球商业道德课程>>. 在第二次课上, 我们展开
了一场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辩论. 结束后, 第一次来到复旦的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Michelle 就对我提出的观点非常欣赏, 在她半年之后再次来到复旦时, 还对我
那次的表现记忆犹新. 期末我代表小组进行了案例分析, 并夺得了冠军. 另外一位公司的
中层还开玩笑说: “ 今后你们进了公司, 我们可要感到很大压力呀!” 赛后, Michelle
在给我的邮件中写到: I was very delighted of having the opportunities to meet
a group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in Fudan. Please keep in touch! 作为奖励, 我们
被邀请到公司, 由培训经理James 为我们全面介绍了公司和职业规划, 负责2006年校园招
聘的其他人力资源同事们也在后面列席, 还参观了工厂. 之后我又有机会认识了中国外商
投资企业协会主席, 强生公司的董事,助理总法律顾问Jack, 他听过我对强生公司核心价值
观的分析后称赞我的思路清晰, 在给我的邮件中写到: Glad that you support our cred
o based value. Keep doing the right thing and you will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 还有一位地区销售经理则直接用了fitness 来形容我和公司.
如果按照孙子兵法所云: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强生公司面试前,我不说对公司如数
家珍也差不多了. 所以那时候, 一直觉得毕业后加入强生简直就是顺理成章. 可是刚面到
第二轮, 就被问到: 如果你作为医药代表, 被医生列为谢绝入内, 你怎么处理? 现在看来
,这是很基本的面试的一招, 可以称为try on. 我只说公司是用正直的方法做生意, 只要是
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就能够做好. 面试官显然对我的回答不满意, 后来
无论我
如何历数曾经的表现和
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 都于事无补. 我就这样因为一个问题在面试
中出局了.
得知结果后, 我陷入了找工作以来的最低谷: 难道这就是我参加了那么多活动, 费了那么
大心血要加入的公司? 难道我之前环环相扣的努力, 就仅仅因为那么一个问题, 就付之东
流了? 如果付出了这么大努力都不能过关, 那到底要如何参能拿到Offer? 或许面试对我,
是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
后来,我找学院里的很多老师都聊过. 最终, 当我沉思良久后, 做出了一个影响我一生的重
要判断: 这次失利, 最多只能说明我不太适合医药销售代表这个职位,(而事实上自己的确
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 , 却不能否认我
胜任其他
很多岗位的潜质. 一家公司或许
可以拒绝我的一次申请, 但是不可能磨灭我心中的梦想. 此时已是西方的圣诞节, 当周围
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忙着签协议, 光签四大会计师事务的同学就有很多, 而我忙了几个月一
个Offer也没有. 尽管如此, 我仍然决定, 只申请自己真正想去的公司和岗位: 机械的近似
于体力活的工作, 每天要加班到深夜的工作, 还有类似医药代表这样让我一想起来就会做
恶梦的工作(注: 笔者并非想指明某些工作是不好的, 其实这都是因人而异, 笔者阐述的只
是个人的观点) 不管给多少钱我也不去, 我要去寻找的是一份让我真正有兴趣, 能实现价
值, 让我朝思暮想的工作. 虽然, 那时, 这样一个愿望对于我似乎是天方夜谭, 也会遭到
很多人的嘲讽, 被认为过于单纯,不能面对现实, 但是我相信不管处境多么不利, 只要心中
有梦想, 并且能够执著的努力, 梦想就终将会实现!
金佰利, 求职路上的转折性战役.
现在在快速消费品领域, 能够在某些领域给宝洁公司带来压力, 甚至超过宝洁的公司实在
是凤毛麟角了, 金佰利算是其中重要的一家.在我大四听过的所有宣讲会里, 金佰利公司是
最挤的. 可能是因为没有网申, 只能现场投简历的缘故. 我提前20分钟到了5301, 只在最
后一牌后面占到了个加座.宣讲开始后, 过道里和讲台上都坐满了人,于是公司到场的高层
主动把第一排的座位让出来给同学, 自己则站到了台上. 仅通过这一点, 至少展示了这个
来自美国的“纸业大王” 的风范. 金佰利公司的个人
业务包括三个方面: 以舒洁为代表
的家庭用纸, 以好奇为代表的纸尿库,以高洁丝为代表的女性卫生巾( 尚未引进中国) .在
中国是第一次正式以管理培训生的名义招聘.说参加这样的公司的宣讲会完全是撞大运, 虽
然不太科学, 但也有那么一点道理. 因为今年金佰利去了9个大学宣讲, 现在最终到公司参
加实习的只有8个人了, 也就是平均每场宣讲会招不到一个人. 宣讲会后, 现场出了两道
题, 一道是公司知识, 一道是逻辑推理. 之后人力资源部门会逐一阅读简历和答题, 几周
后, 有一个下午的笔试, 有智力型的和性格测试,基本上都比较常规.
金佰利一面是我求职路上的转折性战役, 所以记忆犹新. 9点开始的面试, 提前5分钟时我
还被堵在路上, 这时公司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是否要参加面试, 我说实在不好意思,堵车了
, 公司说没关系. 当我十多分钟后进入公司后, 发现有四名同学和三名面试官坐在屋子里
等我, 于是对金佰利的感激油然而生. 而其实精彩的还在后面. 题目是假如你是人事经理
, 有7件危机要你处理, 请你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 阅读5分钟,之后每人阐述观点2分钟,
再无领导讨论30分钟达成共识, 最后由面试官针对每个人提问. 5分钟结束后, 其他几个同
学还低着头忙, 只有我一个人想好了,于是我先说.在这5分钟内, 我制作了一个分析表格,
纵轴为7个危机.,横轴是两个维度: 轻重程度和
缓急程度. 我依次对7个项目进行打分: 有
高中低
三档. 最后按照1:1 的比例
进行加权. 根据总分排序: 我认为任何一个决策都
不能光凭拍脑子.而要有严谨的分析思路, 因此采用了这个表格进行分析. 在打分时我遵守
一个原则: 公司对客户的责任比对员工的责任重要, 最后才是股东的近期利益. 这点我是
在强生公司学到的, 成为行业领导型企业的公司都恪守一种价值观: 把盈利作为一种自然
结果而非终极目的,这并不与经济学中企业把盈利作为第一目标相违背, 而是出于公司基业
常青的一种经营哲学. 在最终的排序时, 认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要
比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优先处理, 这点在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中有阐述. 之后其
他几个同学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讨论中我们很难达成共识, 因为有3个同学一口
咬定我的分析方法不现实, 非要去拍脑子, 还说要以人为本, 先处理企业内部危机,再处理
公众危机。整个面试,我觉得很不爽,因为虽然明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引
导团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下去。面试结束后,培训经理May 把我叫到一边,告诉我应当增加
自己的影响力,并且问了我的专业。后来知道
我是小组里唯一一个进入下一轮面试的。
拿到Offer后见到May谈起这次面试时, 她说,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脑子都是混乱的, 又如
何去影响别人呢?
最后一轮面试,有三名面试官,除了May,
还有负责舒洁和好奇品牌的市场总监和上海区
的销售经理, 我被安排为第一个,整个面试持续了一个小时,从团队合作的经历,北京和
上海的比较,到职业规划,压力应对等,每一个部分又分成很多小问题,都是一个扣一个
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北京和上海都有空缺,问我去哪,我说既然公司总部在北京,我就正
好回北京了。出来时,只感觉该交待的都老实交待了。虽然有人说第一个面试的比较吃亏
, 一周后,正巧在寒假回北京的路上,我接到了录取的电话。
喜达屋,
为梦想插上翅膀
毕竟金佰利这个Offer 来之不易,是500强的管理培训生,工作方向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M
arketing, 工作地点也是在北京,而且在面试中展现的也完全是真实的我,所以回到北京
后我一度觉得和自己真的是门当户对了。可是有一天,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不
是我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不是我的梦想所在,
还是因为自己缺乏继续作战的斗志,
固步自封。沉思良久后,
我聆听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那种冲动:
首先是工作地点,
四年之前, 18岁的我义无返顾的离开北京来到上海,这一步算是跨了
半个中国,
难道如今22岁的我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激情,
惦记着早点回家了吗?我想现
在的我应当继续南下, 跨出半个亚太.
其次是行业和工作方向,
或许很多从事Marketing的人都会把快速消费品行业作为首选,
应该说也不无道理,
但是恐怕说这句话的人没学过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陆
雄文教授讲的《服务营销》。我相信在21世纪的中国,
服务行业会有更快的增长,
服务
行业的Marketing也更有挑战性。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