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如何把本国货币转换成一种公共货币单位?通过汇率转换名义值是最简单的做法,但容易低估货币的购买力。相比汇率,购买力平价(PPP)更真实的度量了各国的购买力而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是基准年份问题,国际上通常将1990年或者2000年作为基准年份。第三是统计口径问题。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尤其突出,中国在2003年才开始采纳1993年版的SNA标准,而此前都是使用来自苏联MPS标准。根据Maddison(1998)的一份研究,中国官方统计高估了GDP增长率),而低估了GDP水平,同时他对官方数据进行了调整,使之更接近SNA的通行做法。另外,Maddison(2003)用PPP法估算了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1990年为基期的人均GDP数据。尽管IMF等国际组织也提供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各国统计数据,但Maddison(2003)指出这些数据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过去采用MPS体系的国家(包括中国)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与其他数据相比,Maddison(2003)的数据更具可比性。
在此想大家推荐
The World Economy:Historical Statistics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