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92 1
2010-09-12
对国美事件有必要持续关注,该事件的解决程序显示中国民营企业领头人在市场游戏规则下的商业伦理观念,以及对市场的掌控能力。
    黄光裕事件突显中国仍处于家族式企业阶段,控股股东与高管之间欠缺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这就是丛林社会的生态,狮王只能有一个。只要公司控制权争夺战一天不罢休,公司的恶性内斗就一天不能平息。

    ZF在国美事件上的做法无可挑剔。黄光狱入狱后,其大股东权利没有被剥夺,国美的正常经营没有被颠覆。我宁可相信这主要是改革三十年之后,中国所取得的难得的成功。有人认为黄光裕是以十万员工的失业威胁ZF,这真是认错了形势,在中国任何企业家威胁得了ZF吗?不要说国美,就是近百万人就业的富士康也不得不走上迁居之路。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如果在二三十年前,ZF完全可以把国美资产划拨给某家国有大企业,或者委托某家企业托管。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看到某些地方ZF在产权不清时强夺民企资产,将民企老总安个罪名入狱的情况。国美的幸运之处不仅是中国市场化有寸进之功,还因为以境外公众公司的身份,避免了覆亡的命运,微薄市场意识、证券市场与国际化给中国的民企套上了最厚的“铁布衫”。

    黄陈双方陷入混战,没有是非可讲,以至于许多市场人士将此视为“狗咬狗,一嘴毛”,业内人士大多不愿趟混水。

    在中国市场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屹立不倒的,都是人精,他们既能够拉实体经济的大旗当虎皮,还能够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通晓国际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规则的漏洞,不能以常人揣度。

    黄光裕与陈晓的争夺战扑朔迷离,黄陈之争有几个谜题待解。

    黄光裕为什么不早提出异议?据披露,国美电器与贝恩资本从2008年底就开始接触,自2009年6月国美电器引入贝恩资本以来,控制权之争就在角力。黄氏家族一开始并不反对引入资本,但强调不能丧失控股权。直到5月11日,双方才彻底摊牌,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陈晓一直是证券市场的套现大户,为什么一反常态挺身而出为昔日的仇人贝恩资本的竺稼鼓与呼?难道就是为了投资者考虑?如果捆绑协议不属实,贝恩资本数名人员进入董事会为什么如此重要?如果贝恩资本确实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平息乱相,而不是由陈晓四处向机构拜票,贝恩资本赶紧债转股,欲将黄氏家族在国美的地位边缘化。这只能让黄光裕折价越折越多。争夺到现在,双方各自亮出底牌,甚至出现黄氏家族掌握的门店不注入国美,一度被弱化的永乐品牌重启的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2 21:17:43
一直关注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