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说本人已是二战考博了,终终终于上岸了!
19年的时候还是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加上报考学院竞争太激烈,失败了。
不过,哪个学院竞争不激烈呢?今年因为疫情,报考的人更多,而且像西财这样博士招生还有统考的学校真可谓凤毛麟角了,对于没有论文或跨专业的同学考博恐怕只会越来越难。
言归正传,今年笔试和复试都采取了远程考试的方式,时间缩短为一个半小时,中途不得离开,否则本场考试作废。今年题型也有大的变化,尤其是英语,只有英译汉、汉译英和作文3道大题;微观的考点也和历年不太一样。西财的成绩算法为:综合成绩=(初试成绩÷3)×60% +专业考核成绩×30%+导师评价成绩×10%+科研加分。
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两次备考的一些经验:
英语
1、 除了今年这种特殊情况外,西财的英语题型主要是单选+阅读+英译汉+汉译英+作文,整体感觉不太难,和六级水平差不多吧,不过感觉西财的主观题判分还是挺严的。
2、 用到的资料:西财考博英语真题+考博英语练习册,也可以买六级题做做,重要的是要保持做题的感觉。
3、 个人觉得可以提前2、3个月开始练题(当然视个人情况而定),可以考前一周突击一下翻译和作文,背点好词佳句什么的,临时抱佛教还是挺有用的。
宏观
主要参考教材威廉森的《宏观经济学》(红本),由于西财没有指定教材,自己还参考了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黄本),对比着看,也可以辅助参考高鸿业的教材,或者在网上搜一搜西财老师的公开课。
微观
主要参考教材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并在慕课上看了公开课。
计量
分数占比低,19年直接放弃了,今年买了庞皓的《计量经济学》大致看了一下,但是自己重点看的知识点没考到,还是不会做( ╯□╰ )。一般计量题型为判断题,给出理由,有时有简单的计算。
另外还想提一下,
1、 除了做历年的专业真题外,也可以参考西财硕士微宏观期末考试题,经济学考研题等;
2、 与当前时政相关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比如19年和20年都考了减税相关的题);
3、 找好导师很重要,要多和老师沟通。
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