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425 0
2010-09-21

前言:理论是透视镜更是障眼物。作为透视镜集中思考特定问题,对界定范围清晰有限的现象给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作为障眼物,限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高速发展的国内证券市场演绎政经需要、经济周期和人性转折,投资理念需要新的理论工具,这是一个艰难的智力创造过程。

作为机构投资者,结合国内外的投资理论,最适合中国的投资方式应该是:资金总体流量分析法+有效性思维+项目投资(价值投资最高层次)。本文用资金总体流量控制法分析系统机会和风险,讲解如何逃大顶和把握十年一次的大牛市。下周将撰写以有效性思维把握短周期波段和寻找市场热点,再下周撰写如何以项目投资法选择逆市上涨超级大牛股。

假设国内A股是以15倍市盈率为中轴,那么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不折不扣的资金推动型。1995年以后,上证指数K线图是各种因素综合引导下,群态思维被情绪化的全社会资金流量变化图。除去极少数公司,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和业绩、市盈率等指标相关度非常低,和资金总体流量成正相关,说明股价决定因素是资金流量。笔者倡导的资金总体流量分析法将成为风险控制和大规模择机入市的首要指标,成为追求规模和绩效并存的机构,生存和扩张的重要手段。

一)决定资金总体流量有两大要素:1)新增开户数;2)政经需要。

回顾历史,通鉴未来。

96年初股市逐渐进入老百姓家庭生活,证券市场成为全社会参与的资本市场。从此以后,中国证券市场真正最终购买力诞生,老百姓成为这个市场的最终购买者,老百姓的思维即群态思维成为市场走势的最终体现,新增开户数即是群态思维的数量化表现。结合群态思维,用新增开户数阐述上证指数K线每个时期的主要决定因素,详细分析指数波动区间成因,从而推论国内证券市场是不折不扣的资金推动型。

资金推动是证券市场典型特色,从众行为心理学的实例。

1995年——19995.19年期间,利率走势(见图一)决定大盘指数,大幅降息背景下资金源源不断进入股市。96年启动牛市,证券市场流通市值非常小大约3000千亿左右和居民存款约6万亿,比值在1:2030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调存款不断入市,期间五次接近千点不破(见图二),充分说明场内资金流出量和流入量基本均衡。当时并没有其他因素引导规模化资金进出,可以很简单的理解为上市新股和新增股民带来的资金增幅相当,存款入市一直持续到2001年。

有多少投资者能在千点不卖出反而买入的呢?除去中提把握全局又有什么办法稳定持仓心态?

5.19行情的诞生,坊间流传是上层建筑为解决当时通缩,筹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默许下的特大行情。当时市场主力是券商,所以行为统一性、突发性很强。从形态上分析,长达两年的横盘,一旦突破是很可能产生较大行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