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912 6
2010-09-29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6版)/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包括英文课件和作业及其试题答案)
作者:作者美)哈尔 R.范里安|译者:费方域
译者:作者美)哈尔 R.范里安|译者:费方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1 0:00:00
图书基本信息        
ISBN编号:7-208-06085-1
页数:594
装帧:1
版次印次:1
开本:4
国别:CN
【内容简介】
本书第二版中译本自1991年面世以来被很多高校和社科院长期用作核心教材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它的广泛流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理论的热情和能力;它的成功普及见证了思想解放后的中国创造增长奇迹的伟大实践。
原著从初版至今已再版了6次。这是第六版的中译本,作为一部优秀的中级经济学教科书本书既深刻理解了现代经济学又牢牢把握了主流和前沿。可以帮助读者准确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读者可以以此为基础来研修高级课程和其他学科攻读学术文献,也可以凭借它来弄清经济政策和形势做好实际工作。
【作者简介】哈尔·R.范里安
    哈尔·R.范里安(Varian,H.R.),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在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任教。


【前言】
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决定出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丛书。它包括四个子系列:(1)当代经济学文库;(2)当代经济学译库;(3)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4)当代经济学新知文丛。该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开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 << 查看前言
【序言】
我对《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版获得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它使我确信,适宜大学生水平的
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拥有广泛的读者。
本书初版的主旨是阐述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使学生能自己运用这些工具,而不是被动地吸取课本中描绘的那些早已被领悟的例证。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是突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提供它们被应用的具体实例,而不是尝试提供一本充满术语和轶事的百科全书。
推行分析方法的困难在于,许多院校在开设经济学课程时,学生尚缺乏必要的数学准备。由于普遍缺乏微积分知识和解题经验,所以有一些经济分析方法很难介绍。尽管如此,推行分析方法也仍然不是.. << 查看序言
【媒体评论】
本书第二版中译本自1991年面世以来,被很多高校和社科院长期用作核心教材,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它的广泛流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理论的热情和能力;它的成功普及,见证了思想解放后的中国创造增长奇迹的伟大实践。
原著从初版至今,已再版了6次。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第六版的中译本。用作者的话来说,前五版获得了令他感到非常高兴的成功。这些版本在目的、架构、体例等方面一脉相承,保持了主旨上突出标准理论和分析方法(基本概念和定量解答),篇章上强模块结构和逻辑顺序,论述上力求完整准确和详细易懂的显著特点。不同的只是,后续的版本逐渐地新增了“拍卖”、“博弈论的应用”、“信息技术”等章节,这些章节或者借传统理论与方法分析新的经济问题,或者概括成功地应于经济分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一本普通的中级经济学教材,为什么能拥有如此之多的读者而且长盛不衰呢?一本翻译过来的外国教材,为什么在中国也能如此长久地赢得广大读者呢?一本如此成功的教材,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增补挑战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而同时又继续保留新古经济学的主体地位呢?在中国的经济学教学中,为什么有必要大量使用这样一类教材?并且,为什么说这对于我们培养出经世济国的才,推进改革,发展经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经济学是条捷径,是个良方呢?这些正是译者想要在第二版“译者的话”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同时也是眼下需要再次加以回答的问题。
众所周知,一部优秀的中级经济学教科书,应该能够通过围绕它的训练,帮助读者准确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得他们可以凭借它为基础来研修高级课程和其他学科,攻读学术文献,或者,也可以凭借它来弄清经济政策和形势,做好实际工作。而要达到这个标准,这部教材就必须既能够深刻理解现代经济学,牢牢把握主流和前沿;又够明快表述现代经济学,使之合乎逻辑,合乎历史,容易领悟,容易贯通。
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部优秀教材。首先,在众多的现代经济学说中,紧紧抓住了新古典经济学这个主流,并将它作为全书的主体详细展开。从逻辑上说,新古典经济学始于亚当·斯密不见的手的假说,而终于阿罗和德布鲁对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的精巧证明。从历史上说,新古典经济学先通过马歇尔和瓦尔拉斯,分别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方法,对古典的生产成本的价值决定观与边际主义的主观效用价值观进行了划时代意义的综合,又经过萨缪尔森,用最大化和均衡的分析工具,在方法和数学表述上为自己奠定分析基础。新古典经济学之所以能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第一是因为,它能始终扣住并不懈求索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价值决定和资源配置,并不断地推进和更新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它对于福利经学第一和第二定理的严格证明,分别明确了竞争性衡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以及在实现帕累托最优时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条件,从而既为市场(竞争,价格)在价值决定和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完美和力量提供了理论根据,又为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二是因为,是它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和完善可以使它的各个概念、命题、法则得到统一界定和证明的方法论基础。它的理论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公理推出,可以用数学一般化形式来表述。这标志着它的成熟,也解释了它为何具有主宰和服务其他各经济学分支或应用经济学学科的根基性地位的原因。第三,是因为,它能把自己构造成一个开放、吸纳的体系。认识总是先片面再比较全面的,比如,从主观效用发展到效用是偏好描述方式,从偏好发展到显示偏好。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比如,从确定性发展到不确定性,引出了期望效、风险态度、确定性等价等概念;从决策发展到对策,引出了一整套弈理论。认识也总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如,斯勒茨基方程对吉芬商品等现象的解释,产权与外部效应的关系。因此,一个科学的体系必须要能够扬弃旧知识,接受新知识。越是宽容、能接纳的体系,越有生命力,也越有征服力。独断不是科学态度。新古典经济学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本书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它能在中级水平上,系统而不是破碎、准确而不是含糊、推演而不是武断地将这个理论的全部精华生地展现出来。当你在书中读到像“边际替代率的含义”这样的章节的时候,你就会深深了解,这种功力的确来自作者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对理论的透彻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 00:54:39
看不到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22:03:22
太好了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19:22:25
谢谢分享~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6 22:12:31
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5 14:19:47
怎么没有看到下载链接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