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投资者 发表于 2010-10-3 20:04 
Rousseau
请问居民买股票是属于储蓄还是属于消费?如果边际储蓄率和边际消费率都递减,请问他们之和如何保持为1?
居民购买股票的行为必须放到具体环境中去考察而不是抽象地用数学关系式来定义。
在一个居民的总收入中,储蓄以外的都是消费。但是消费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定义。比如,一个人购买住房如何界定为消费还是投资。
如果你定义购买二套房就是投资,那么他说我是为儿子将来结婚准备的。但他儿子若只只有三岁,你会说他属于投资。但他可以再反驳说,他预期房价将长期看涨,于是他的这个行为变成了防通胀保值了。防通胀保值是什么行为?预防动机导致的行为吧?那么预防动机的行为都应该归属储蓄,还是归属交易呢?归属储蓄?那么购买二套房就成了储蓄行为了。(够荒唐吧)但是他到市场上进行了购买二套房,实际发生了交易,那么应该归属交易咯?还是不对呀?如果他的儿子是31岁,急着结婚怎么办?你有权剥夺人家婚配权吗?
所以,你看,随着具体条件变化,一个人的行为的经济属性是不一样的。
购买股票也可以这样推论。我给你一个思路,你别把自己绕晕了就可以。股票购买可以分为价值投资和炒作投机…… 然后你可以自己展开。
关于边际储蓄和边际消费都递减,你应该这样看。这里的消费是除开投资的消费。但因为消费和投资会随个人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在微观个人层面,边际储蓄率和边际消费率是反向关系,所以之和为1。但是从人作为社会的类存在物,其实富有阶级的两者都是递减的,所以才有经济危机。
对于政治经济学上没有基础的,我这里给个思路: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去年几万亿的货币发行,今年还没结束又已经相当于去年的货币发行了,但市场上还是感觉货币匮乏?钱都去哪里了?如果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等于1,那么应该某些方面叫缺钱的同时,另一方面在喊钱多得没出去才对。问题就出在,没有人喊“我这里钱夺得没出去!” 请思考为什么。
我在以前别处的回帖中曾经猛烈抨击那种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做法,以及把经济学分成国际、发展、宏观、微观的同时,却另外分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去读过政治经济学的人就知道,西方经济学历程中,书名叫政治经济学的教材真是多得读不胜读,而且里面观点各异,不象今天随便找一本经济学教材一看就和其它经济学教材差不多。
我们今天的经济学教材可以拿来到大公司去做PPT,几张图一画,好像全世界的经济运行都在自己眼睛里了。真要遇到危机了,原本上台白活的全都傻眼。唯独古典政治经学是真正解释原因真正提出药方的。如果你看过政治经济学,你会发现郎咸平讲的东西,没有一句逃出政治经济学的框架。那句拿来炫耀的,汇率是帝国主义拿来××××××的武器,早在西斯蒙第的著作中就有体现。人家那是什么时候1819年。我们今天拿来当新闻吹捧,这不是边际之和等于几的问题,是蠢到没有边际!所以被郎教授骂:“多学习我的节目”!
狂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