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有其规律和周期。
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就如同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
最早的海南房地产泡沫、然后北海房地产泡沫、然后97香港房地产崩盘、继而云南普洱茶神话破灭、最近的A股6000点洗盘,泡沫从来离中国人并不遥远,那些有关泡沫破灭的言论在当时都是天方夜谭。但是规律就是规律,在社会科学领域,这些不断重演的历史,原因是因为人性从来都不会改变。
和谐社会里衡量房价的货币数值单位下跌可能性在当前确实不大。
但是通过货币贬值缓慢注水对冲稀释房价,无论是可能性还是可操作性都相当可行。
A股6000点距今不远,当前楼市在二三线城市看起来也还存在最后一波,但是在顶部不可能长期持久。
以后的情况有两种:
如果大环境不好,ZF找富裕阶级埋单,国内的富人觉得环境不安全,如97香港回归一样,抛售资产出国移民成为热潮,那么大陆的房产市场结果会如当年香港和北海(北海是由于朱的打压泡沫的政策原因),突然死亡;
如果情况稍好,在可控范围内,那么大陆会通过提高收入政策性转移支付的方法缓慢贬值通货,通过这种货币贬值的方法,房价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使房价贬值,就像作者所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每年8%的贬值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这期间有能力的人会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逐渐选择移民,但不会来的那么猛烈而是循序渐进,因而房地产不会以崩盘的形式收场,而是完成软着陆,这也是ZF努力奋斗的目标。
买房子自己住的人不用担心,房价和咱的关系的确不大,涨了不能卖,跌了一定是经济整体受损,房产应该是中国最安全的保值品,房产崩则物价体系乱,但是给疯狂的房地产一个合理体面地谢幕是一个趋势,也是ZF的首要课题。所以真正审判来临时,投机者和炒房者们会比较难受的。(其实归根结底,房价的暴涨的确既不怪炒房者也不怨开发商,这一切的根源都是ZF,可最后的买单者却是百姓。)
话说回来,一个城市的物价水平高了确实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宜昌的房价和物价水平这么高,很多人窃喜认为这是迈入大城市发展道路的象征,但是脱节的收入水平和背离的消费水准,这其实就是局部地区的结构流动性过剩。两极分化的收入阶层,高收入者的高消费水准带动大宗商品诸如房价的提前快速上涨,大宗注入通货的高档商品蓄水池一旦外溢,带动的生活成本提高日常消费指数上涨会非常明显。同时收入分配另一极的低收入者为了弥补大宗商品的高价以及高额的生活成本也会提高自身从事的行业价格,每一步骤都是看似微小,但是形成的合力就是这个通货膨胀。通胀存在于任何经济体,但是宜昌的通胀水平显然高于湖北和全国的水平。
这种趋势一点也不好,就像海南的三亚,房价看齐大城市收入停滞不前,为生活成本被太高而沾沾自喜,这实在没什么可骄傲的。一个经济体这样,其实只是在玩一种货币的数字游戏罢了。现在回头看,你会发现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2006到2007,主要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都有大幅下降,当时中国体制内工资普涨,经济所谓“过热”对房地产原本打压之态度的ZF,在随后的美国次贷冲击下又和地产商们站在同一阵营里。本已下跌的房价迅速反弹,接着股市楼市都疯狂创新高。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就像对一个病人注入兴奋剂,短期内成效显著,但是长期副作用极大。
如何收场,的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希望能够成功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