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的上贴中好像并没有过分的拔高深圳,贬低上海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明深圳在金融业的发展上不比上海差,深圳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机会提供给我们未来的金融硕士 而不像lz所说的那样“实习最多能找到招行、国信的,但你想想,光这两家,就有北大-港大双硕近200人的虎视眈眈。。。”
lz说上海是众多跨国公司的总部? 我觉得这句话欠妥,上海充其量也就是一些跨国公司中国区或者亚大区的总部,这些“总部”的业务范围和真正的总部的相比窄得多,每年真正能够提供的职位也很有限,而且除了那些投行,咨询等等,其他的跨国公司提供的职位在工资待遇上和国内金融机构比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在此纠正lz一个知识上的错误,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点地区总部,其中首选上海的占30%,其次是北京占15%,第三是深圳占11%。而不是你所说的总部都在上海,北京就是分公司。。。)
深圳是比不上上海的,这个你得承认,在上海大摩、德意志银行的中后台实习,随处可得。
招商、国信分列国内第三四名,实习需求每年不会超过10个,而深研院有那么多金融硕士,你觉得你的机会大不大。
或许你认为北京上海竞争也很激烈,但人家是最次也是在中金中信层次竞争
深圳的确有不少私募和风投,资本市场稍显活跃,但不是我们能够涉足的。
我们讨论的是金融领域,一般500强显然不能喝基金券商相比,不是所有的跨国公司,如果你理解错了,我抱歉。
我没有纠结这个问题,我提出总部设置的概念,旨在说明上海的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