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坛子是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有素质、高水平的网友预测到正选结果,自然是种瓜得瓜,天道酬勤!先祝贺下!



(2)不过,个人以为,各界近年来对诺奖-经济学奖预测的“高准确率”,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本身“与和/平/奖/、以及文/学/奖/一般逐渐去科学化以及近媚俗化”,或也不无关联。

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和/平/奖/先就不多说;由于种种原因,个人的认识实在肤浅,不敢妄评——以某年授予法国籍华裔文学作者高某某的短篇小说《远山(MS)》为例,精读过其文,抄写过1~2遍;反复对比过自海大师以来到昆德拉、马尔萨斯的诸多作品,甚至还顺路踏足他所到访的西南山隅,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好来;就只能埋怨自家中文学得不好了,吼吼[shocked]


~~
就诺奖-经济学奖而言,自前些年将一些行为金融学和定价理论一类的非经济学主流推评出来,便觉得,诺奖-经济学奖的评选其实也是个颇为“糟心”的事情;至于2009年对克鲁格曼的评选,已有“日薄西山”“鲁缟之末”之感,近乎搞笑了——因为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几乎和一流帅超一流会忽悠的奥黑总统的获奖,颇有拼了。。。
当然,造化弄人,时光从2007年流逝到2010年,金融危机也好,经济危机也罢;总之,最近一次世界经济系统全面“洗牌”之下,虽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煎熬,但总体来看,ONLY中国人民承受煎熬的痛苦指数+可持续承受的指数表现相对要“优异”一些;但是,诺奖-经济学奖能够不吝赏赐给13亿中国人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幸运儿”么??显然不能!于是乎,便就只有再一次翻遍过去30-50全世界经济学界的“故纸堆”,满头大汗地找出7-8个人的名单来“遴选”——当然这种“遴选”本身实在不容易,比如要平衡国度、身份、意识形态或其他因素等等——到最后,就只有继续组团“颁奖”了。
p.s. [1] 当然,不颁发给中国的经济学人也不奇怪。因为,似乎仅从学术的角度看(如果可以这么“仅从~~地看”),中国的经济学人尚不具有一人可有此等资格。当然,我个人却至少不会认同“经济学教育家”或“经济学教材翻译或编译家”们获得多少有些含金量的诺奖-经济学奖——尽管未明湖畔的伟大学府可以认可他们说不清的文凭或编译的所谓一级优秀奖高校教材。。。
[2]由此生发开来,不免联想过多:比如转型期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否从某个方面“隐约暗示”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和视阈,或可能只适用于老欧洲的“小国经济”+“非摩擦贸易交易成本”的情况,也或可能只有在美式制度经济+金融创新的诸多附加条件(想起“量子力学理论”的测不准原理,赫赫~~)之下,才有被“实践检验”的可能。再比如,以上的“隐约暗示”是否将“经济学”从一门纯科学(类比自然科学或基础性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毫不留情地“择出来”(前几天择韭菜,还顺路讨论了“择”掉一片烂叶子的二元属性,有些非此即彼的感觉~~)呢?!

(3)以上,也都是一些未经审核的纯粹个人感想——时差的感觉实在太糟;但愿,N多联想和感受并非都是摄入咖啡因和尼古丁的“不良”后果。。。[lol][t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