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走廊作用机制的图示解释
利率走廊”调控的图像,表明了中央银行实行“利率走廊”调控的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只要控制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并保持基础货币供给为零,就能使实际的同业拆借利率围绕该存贷款利率之和二分之一的地方波动,从而也就直接控制了均衡的同业拆借利率。
图1中的纵坐标表示利率BR、TR和SCR分别为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均衡同业拆借利率和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横坐标表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0点横坐标表示既没有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也没有基础货币流出银行系统。S为基础货币的供给曲线,S表现为两段分离的平行线,因为贷款行的拆出利率不能高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否则,借款行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而不必到同业市场拆入。而且,商业银行只要接受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就将满足它们所有的基础货币需求,所以,在BR点上的供给曲线有无穷大弹性.借款行也不能将拆入利率降低到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之下,否则,贷款行直接将资金存入中央银行,而不会在同业市场上拆出.拆入行只要接受与中央银行存款利率(SCR)相当的利率,它几乎也能获得它所需要的所有拆入资金,因为拆出行可以将所有可能存入中央银行的资金都贷给拆入行,所以,在SCR点上的供给曲线的弹性也无穷大。
(
对于拆出行来说,它们的盈利在于拆出利率与中央银行存款利率的差额,否则,它们只能获得存款中央银行的利率;对于拆入行来说,它们的盈利在于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拆入利率之间的差额,否则,它们只能接受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在同业市场的参加者都知道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差额的条件下,拆借利率上升,超过此差额的两分之一(TR),这就使得拆出资金的盈利大于拆入资金,所有的银行都愿意拆出,而不愿意拆入,同业市场的资金供给将大于资金需求,拆借利率相应下降。反过来,如果拆借利率低于此差额的两分之一(TR),拆入资金的收益就要大于拆出资金,所有的银行都愿意拆入,而不愿拆出,同业市场的资金需求将大于资金的需求,拆借利率相应上升。正是因为商业银行这样调节他们的拆入和拆出行为,这就决定了均衡拆借利率将停留在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之和的二分之一位置上。(新西兰、加拿大中央银行贷款利率高于隔夜拆借利率25个百分点,而存款利率则低于隔夜拆借利率也是25个百分点)在这个均衡的拆借利率上,同业市场的资金供给等于资金需求,没有银行需要向中央银行借款,也没有银行将超额准备存入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储备资金供给等于零。中央银行也根据均衡拆借利率的要求,也就是在保持基础货币零投放的基础上,相应调节它的存贷款利率,实际上也就间接地调节了社会的利率水平。
以上的分析说明,只要金融系统不发生特别的变故,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直接的利率调控,将基础货币供给始终保持在零的位置上,这就是无货币供应量调控利率的含义和机理所在。
3.2“利率走廊”作用机制的简单博弈论解释
“利率走廊”作用机制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框架,给出一个直观的理解。假设央行的存、贷款利率分别为6、8,有甲、乙两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根据同业拆借利率作出拆借与不拆借的策略。如果同业拆借利率高于7,比如为7.5,那么对于甲、乙两行的最优选择都是拆借,即策略组合为(拆借,拆借)。但我们注意到,在甲行作出拆借策略的条件下,乙行也作出拆借的策略,从整个市场来看,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利率下降;反之,如果同业拆借利率低于7,供不应求则利率上升。所以,同业拆借利率在央,存贷款利率差额的二分之一处达到均衡。
该机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把市场经济的核心——供求调节价格的机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但该机制的运行有着多方面的条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