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588 30
2010-10-27
科学技术增长停滞。


现有的知识都有局限性,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空前进步,人们都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限,总有新理论替代旧理论,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我对此持谨慎态度。固然,在科学技术的范围内,新的知识会不断出现,推动科技进步,但微观进步并不能保持整体的持续发展,从整体来看,科学技术在经历大发展以后,也会出现熵变现象,既整体的无序性增加,而使增长停滞。下面是我看到的一篇论文的摘录,作者勇敢地提出了“科学技术:增长的停滞”的观点。

网友风雨下西楼在《科学技术:增长停滞》一文中说:“我们对世界的不了解之处越来越多,我们想发明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我们可能越来越难以堆进科学技术的增长”。他认为科学技术复杂度上升对科学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原文摘录如下:《科学技术:增长的停滞》作者:风雨下西楼,天涯社区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2947.shtml


如果透过科学技术表面上的喧嚣,就会发现,在很多领域,人类已经陷入泥沼之中。在物理学方面,各种基本粒子的理论在相互争吵,吵架吵了快大半个世纪了;在生物学领域,我们仍旧对很多基本问题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半个世纪前,人们曾乐观的宣称到2000年能了解大脑的思维特性,而现在人类对大脑的了解,比起50年前,没有什么大差别。在目前火爆的信息科学领域,自香农提出他的理论后,基本框架就没有太大的变化,神经网络热闹了一阵子,大家觉得前途渺茫都不搞了,而目前所有计算机的鼻祖都是图灵机,事实上,现在最新的计算机,其工作原理,和50年前的计算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宣称要发展第5智能计算机,现在也偃旗息鼓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民日报》采访一位医学家,该医学家乐观的估计,说到2010年,人类将会战胜癌症,这是基于对之前经验的积累而做出的估计,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显然难以达到。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之所以认为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这是基于过去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但这并不能充分地证明,在将来,科学技术还会飞速地发展。


我一直抱有个疑问:为什么现代社会再也没有产生爱因斯坦,麦克斯韦那样能够开辟一片崭新天地的科学巨擘。也没有产生卡特,爱迪生那样能够扭转时代脉搏的技术明星。根据一项统计资料,如果把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人员称之为科技人员的话,那么,有史以来所产生的90%的科技人员如今都还活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全世界培养几百万人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但不说爱因斯坦了,就连普朗克那样级别的人物也再也没有产生过。为什么?


是人类变蠢了?显然不是,即使硬要把环境污染扯上,过去受教育的人比例小,现在受教育的人比例高多了,在偏远地区怎么也应该冒出几个吧。是人类不喜欢科学了吗?我认为也不是,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科学家都是受人尊敬的群体之一,潜移默化之下,立志献身科学的人应该比以前多多了。工作环境变差了?估计谁也不会同意这一点。
我个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复杂度急剧上升,是造成如今重大科技发现难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复杂度,其外在表现就是,本门学科深度增加,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对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求掌握的知识数不胜数。对个人来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大大增加了,这造成了两个后果:


1 业余科学家成了历史名词。在麦克思韦,法拉第的年代,搞科学研究还不是职业科学家们的禁脔,只要是对科学抱有兴趣的,都可以接触最前沿的知识,并做成自己的贡献。
比如群论的创立者伽罗华。事实上,业余爱好者往往是对某个领域真正抱有兴趣的人,也往往能够提出一些不同于正统的观点和见解,从历史上看,他们对科学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但在如今这个年代,知识量是如此巨大,科学成了一门职业,如果没有接受系统训练,业余爱好者连专业一点的杂志都可能看不懂,更不说做出贡献了。

2 巨额知识使得学习的时间急剧延长。很多情况下,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许多其它知识,比如程序设计等等。在麦克斯韦的时代,除开数学和力学,人类科技的累积知识只达到了如今大学一年级的水平;爱因斯坦求学时,博士毕业就意味着你已经通晓所在领域的绝大部分知识;在卡特发明蒸气机时,心灵手巧胜过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爱迪生的时代,做个电气工程师不需要掌握傅立叶变换的知识。


可如今呢?搞前沿科学研究的,博士毕业只能算是入门,在生物学领域,博士都算不了什么,博士后成了真正的最高学历。而且,现在的博士,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远远的超过了100年前的博士。从小学开始,就是不停的学习,等到弄清自己所在领域的前沿状况时,已经是30好几了。这时候,人生最富创造力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实验物理学家还可以通过数据的积累来获得突破,可在如今的情况下,若是要开辟一个新领域,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极强的创造力,看看历史,牛顿构造出微积分和力学定律的年龄是23岁,麦克斯韦发表《论法拉第的力线》论文的时候是24岁,1905年,爱因斯坦26岁时,同时在三个方面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尤其是那篇开启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更是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就连专心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现在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也远远超出了以前。贝尔在发明电话时,连冲激响应是什么都不知道,可如今从事电子信息工作的,小波都已经成了基本工具。更不要说其它各种各样的必备知识了。当一个人学习的东西越多的时候,思考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了,心中的框框条条就越多,脑海中的前辈语录越多,就越难以创新。


科学技术的复杂度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科技工作领域的独行侠越来越少,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这既是知识上的,也是资金和资源上的。远点说,牛顿一个人就能完成一个全新的体系。这对于现代科学家来说,是一个不敢触及的梦,这个可以从诺贝尔奖越来越多地由多人联合获得而证实。再举一个比较近的例子,十几年前,求伯君一个人能编写完WPS,这已经成了软件行业的一个传奇,而传奇之为传奇,就在于它是不能再现的。


科研工作的复杂度还表现在政府的参与上。在20世纪以前,绝大部分科研工作纯粹由科学家完成,政府很少参与科技的发展,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政府事实上已经是最大的科研组织者和结果评定者,当年赫兹一个人就能完成电磁波的实验,而现在实现一个3G系统,却得由政府出面来组织。政府来担当主角,利还是弊?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害处大于好处,不可否认,政府成功地组织了很多科研项目,比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工程,中国的两弹一星,但正如政府管理的计划经济虽然在某些方面效率高,却最终被历史证明整体效益低下一样,有什么理由相信,政府来组织科研项目,最终的整体效益会高?毕竟,政府来组织科研项目,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


考虑到以上几点后,团队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涉及的资金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政府来参与,那么,管理的重要性就浮现出来了。大部分的管理技巧强调螺丝化,但问题是,当一个人成了一颗螺丝钉的时候,那么,个人成就感也就大大降低了,又怎么谈得上科研最需要的创新激情呢?



因而,科学技术可能有一天会被自己创造的大山压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27 16:18:50
我曾经提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而递减。”

这篇文章的作者却说,科学技术整体会增长停滞。由于有前人预测出错的笑柄,因此作者是很大胆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7 16:21:48
技术进步永远不会停止
但重大创新有周期性,详见熊彼特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7 16:32:41
周期有多长呢?罗马帝国继承了希腊文明,却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当今,科学美国开始衰落的时候,中国接过创新大旗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7 20:02:01
M  A  R  K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7 21:53:27
互联网的发明和推广不就是最近一大发明吗。

重大发现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的,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几百年啊,不可着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