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58 发表于 2010-11-9 09:53 
这是一次难得的实地测量广州地铁需求曲线的机会。
在票价为 0 时,需求量为 100 万/天,在正常票价(3元?),需求量只有一半。
两点连一线,得到需求曲线。
当然,测量一次的成本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西经不实际测量需求曲线的原因。
其实需求曲线是无法测量的。我实际测量过了,失败了。
情况是这样:
在我设计的网络游戏中,我们是道具收费的。也就是说,有一些官方垄断或半垄断(游戏中产出很少)的道具,放在商城中直接人民币出售。那么多道具,每个定价多少呢?这是个很头痛的问题,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演算出它应该定价多少。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
我假定一个道具价格如果非常低,我们的总收入是会低的,因为只要涨一点价,玩家入会在乎这点差价,照样会买。比方说,卖1分钱,和2分钱,对玩家说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收入几乎可以翻倍。如果一个道具卖很高的价格,我们的总收入也很低,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买。中间一定有一个点,是我们收入最大化的点。怎么去找这个点呢?
我是这样做的:系统每日统计该道具的销售额(每个道具分开算),第一天统计好,到第二天,每个道具随机上涨或下跌一定百分比,百分比也在一定范围随机。从第三天开始,看这个道具的销售额因为昨天的价格变化而导致了收入上升还是下降,如果导致深入上升,则继续沿用昨天的策略,如果导致收入下降,则用相反的策略。
比方说,如果昨天价格上涨了,导致收入上涨,就继续上涨。如果昨天价格上涨导致收入下跌,则用相反策略,今天跌价。或者,昨天价格是下跌的,导致收入上涨,则继续跌价,价格下跌导致收入下跌,则改为涨价。按这个策略,每个道具的价格都会自动找到收入最大化的那个点。
结果是,所有的道具价格都在下跌,虽然每天有涨有跌,但是总趋势是明显的下跌。而且,我们的总收入也在明显不断下跌。
我寻思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这个结果。我想到,也许是因为这样:如果是上涨,则有可能因为买的人少变为下跌。如果是下跌,使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系统判断则继续跌价,陷入死胡同。于是我加入了随机因素,有一定概率违反原策略变动价格。但是结果还是和之前没有太大差别。
我后来想明白了,价格取决于期望。人们对涨价和跌价的反应是不同的,一旦涨价,人们就不满,觉得这个东西本来就应该是原来那个低价,现在涨了,不爽。人们对商品价格的心理预期不会迅速因为涨价而调高,可能会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调高。但是,商品一旦跌价,人们的反应是:这个东西就该那么低价。人们对这个商品的价格预期立马就调低了。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我们策略的失灵。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中,商品往往不愿意降价,即便要降,也要用搞活动,打折等手段,让你觉得这个价格本来就该是高的,只不过现在搞活动,让你赚点便宜而已。这样,在取消打折后,销售量不至于降得太多。也就是说,价格本身有一个信用问题,稳定的价格会让人们相信你的价格是合理的。这纯粹是心理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