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0-11-10 15:49:40
肯定愿意。不过水平太低了。正在努力学习,为论坛做贡献,为大家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5:52:15
可以和人大复印资料合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5:58:40
我愿意  简单 快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6:15:12
我觉得这个不太现实,主要是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不知道看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如果是刊发出来的那还可以接受,如果不是,我觉得比较困难。我个人有过把自己的部分成果给大家看的经历,大家下载了,没有回应,谁知道有没有被人家用掉呢,所以我没几天就撤掉了,一无所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6:18:53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7:52:03
看见大家在论坛上都踊跃的发表自己对出内部刊物的建议,我也过来凑凑热闹,说说点自己的看法吧。

1. 关于发行对象的问题。既然是作为内刊,肯定是针对论坛里活跃的分子,而论坛里不乏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学习或者研究经济方面领域的。作为新生的刊物,是较难获得到助教,教授,博导等教师职业领域的人的关注,他们的需求更高一些,可能偏向于较为原始的数据自己分析,或者是阅读已经发行在比较流行刊物上的文章。倘若,论坛的刊物办理起来的话,质量慢慢上去的话,如果在教师中的宣传效果再好点的话,论坛定会吸引住这些人的眼球,人大的经济论坛也就是咱中国的哈弗经济学权威的出版社。

2. 关于免费的问题。当下,免费已经在互联网形成一种潮流,前几天正在浪头的360就是一个例子,且这种潮流势不可挡,字幕组,翻译组,注册破解组遍布各大论坛。首先,论坛是基于在网络的环境中建立的,论坛的刊物如果想走的更远,走向电子刊物化也必定是趋势。进一步,如果出现了电子版的话,在网络上也会出现免费版,就算不会在人大经济论坛上下载,也可以到豆丁,百度文库等中免费下载,但是天下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编辑刊物,投稿的人也必定做了一定的付出,他们需要得到报酬。其实这就暴露的免费的根源,一切归根于这些人的报酬的问题上,而不是用户上的问题。建议:可以向刊物上投放一定的广告,如与经济数据提供方的联系方式,其他经济刊物的介绍,购买方式等等;提供一定纸质版的刊物,满足有此类需求的人,主要是些教师,已经从事工作并爱好工作的人,这类人有着固定的收入,有能力去支付刊物的一些费用,这样论坛也可以赚取到一部利润。对于教师等搞学术的的人群与从事工作的人群,可以划分开来,采取不同的刊物,也就是内刊与外刊,毕竟不同的人群的需求不同。当然刊物才开始运营,还是先走内刊较好(论坛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应该盈利的,真真盈利的应该是外刊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支付不是问题。这里还有个建议就是,可以让已经注册的论坛的学生向其学校爱好经济的教师或者学生推广并建议他们订购,大家互动起来,一定会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其实很多本科生是不关注人大经济论坛的,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的)。

3. 编辑队伍的问题。斑竹提及到“扩大影响,提高论坛学术水准。这是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意见。个人补充一点,这是论坛正规化和团队整合的机遇。
”,提高自己的能力,编辑队伍应该会很热衷于过来一试身手锻炼自己。再者,论坛上很多都是经济的学习者,实力派的研究者是少数,加入论坛也是他们的初衷,一次来说就是如果他们有什么分析结果的话是很难投向国内或者国外比较出名的刊物上的。如果对这些人宣传的到位的话,论坛就不会缺少奔着锻炼自己能力的投稿者,而且他们可以不求回报,因为他们获取到无形的财富,而且是不断增值的。

4.内容形式上。其实从自己的观点看来,论坛出版刊物,可以先作为一种定期的论坛精华帖子或者留言的汇总,并提供给广大热爱经济论坛的人流,满足知识获求的欲望。可能是自己注册的时间比较短吧,也仅仅是看到论坛有每月评优秀精华的帖子,而缺少一个真真将这些汇总的刊物。举个需要将这些汇总的例子,其实大家都看到了,论坛上差不多每个帖子后面都有不少的回复,少的到2-3#,都得好几千#,倘若楼数一多起来,很少有人会一一的翻看每楼的评论,仅仅在后面加上自己的评论,而且说不定是重复的,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减轻些信息量,也可减轻服务器的一定负担,也可以减少在服务器上的维护费用。

从内刊慢慢向外刊发展,在这过程中逐渐占有市场份额,真心希望人大经济论坛的刊物走的更远,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剑桥”,“哈弗”。oh,yea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7:52:41
多一个平台交流当然好了,论坛上牛人多的很,一定不愁没人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8:08:53
收费——不投
免费+给稿费——投

重点:投了,中了,得不到”官方“承认,还要交钱。投他干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8:40:58
128# hxlmervyn

论文如果办刊物绝对不会收钱的。。。没有傻到这种地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19:41:14
如果有正式的刊号,大家也愿意投稿,另外我觉得论坛可以借鉴ssrn的网站建设思想,提供一个公共的workingpaper的发表平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21:05: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22:28:28
首先是作者面向问题,作者是专业性人才,例如导师,资深股评人等,他们会选择知名度较小的内刊吗?如果作者是高年级本科生或者说硕士生,他们的观点足够成熟吗?会吸引足够的读者吗?个人认为,作者应该面向后者,但是论坛应该找出分量足够的审稿人,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稿件的质量,同时又增加了广大论坛用户的投稿积极性。关于稿费问题不必拘泥于金钱报酬,毕竟很多高年级学生更加期待与专业导师交流的机会。通过内刊,可以给广大论坛用户创建一个平台,专业的导师可以从论坛找到自己学生之外的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投稿人可以通过论坛找到更加专业更加有指导作用的导师。这才是内刊起步的一条重要途径。论坛不缺用户,不缺热情,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有分量的定稿人。
关于投稿,建议各版主发挥作用。在内刊创立初期,版主应参与内刊版面的设计,然后分工在各板块进行命题征集。这样稿件才会更加有条理。
其次关于稿件的阅读,我认为不仅要在本站,更应该多到友情链接站点一块交流,毕竟经济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建议内刊不仅要涉及专业的经济学知识,更应该将经济学应用到生活中,吸引更多非专业的读者。
以上拙见,还望采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0 23:09:01
当然愿意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0:25:29
想法真的很不错的 但是应不止仅限于经济学类的  可以扩大范围 像我是心理学的本科生  但感觉这个论坛也不错 而且好多大学生都喜欢这个论坛  为了迎合大众要求 应多点科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0:25:52
提两个关于内容排版的小创意想法.
1,工具(策略/产品栏目:
目前国内很多教育体系好像都没有和市场接轨,很多教材都围绕一些基本的讲解.其他杂志也不见到很多..而市面上过去有很多很优秀但不完善的产品.比方说房屋高价问题,就曾经国内有人设计有解决的产品,但是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这位设计师在风险管理上的不足导致了最终产品的撤消..设计师和他的杰作都埋没在历史里了..尽管如此,很多国内外产品的方案和问题是很值得借签
2,创意点修复:
涉及到关于跨专业投稿.过去有为医生用医学术语投递了一篇关于一个物理规律的文稿.由于术语上的不对,导致直到这位医生晚年才有人用物理术语证实这个物理规律.这就是能量守恒的最早发现...同样像我们跨专业的人员参与投稿的话,过渡的一味专业经济术语来描述,哪估计不知道要什么年月才能整理好文稿..如果能有跨专业对经济金融商务方面的创意设想或实践总结可以用我们习惯的语言提出的栏目.这样我想可能可以提高创新能力,防止行业内人员过渡扎堆,也能让跨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

以上两个建议我想应该也不会和论坛不进行商务咨询产生冲突...对于在学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知识能力.在职人员也可以进行跟高的技能扩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0:33:45
134# nonlotus

感谢您的好意。但似乎这个难度太大。就经济学而言,现在分支众多,能做好几个细分领域就属于难得了。。如果还要兼顾其他学科,估计编辑部得都聘请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1:15:49
关键是审稿人的素质要高,否则会挫伤投稿人的积极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7:22:48
知识产权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08:29:49
1、愿意投稿,但个人觉得论坛应该将所投稿件设为不可复制,至于个人在投稿的时候,论文是已近进入修回或者几审阶段还是初稿,那取决于你自己对论文的判断。
2、不赞成收费,目的应该在于交流。当然也可以设定一定门槛,比如学历,资料的完整程度,是否实名等等。尤其是如果担心版权问题,可以要求实名阅读和发表意见,这也是以后有问题进行解决的证据。当然,这在技术上和程序上可能会加大难度和成本。
3、个人觉得,甚至思路和想法也可以交流,如果有在这个方向上做过较深入研究的可以提供指导,避免走弯路和低水平重复,缩小大家的研究成本,提高整个经济学研究的水平。
呵呵,个人愚见,欢迎拍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0:11:56
非常支持,我会投稿。
建议每期突出一个主题,采取类似bbs讨论区的形式,对精华文章开展研讨。
这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和特色。
知识产权之类的问题无需考虑,大家都是靠对论坛的热爱才参与的,而且并非公开出版。
内刊征名可要广泛发动,仔细斟酌,争取让人印象深刻。建议悬赏10万论坛币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0:33:28
1、内刊应该不同于一般的杂志,在创办初期,最好获得几个著名学者的支持,请他们为内刊写专栏。专栏不是什么学术论文,而是他们对于经济领域的一些有思想性的看法,或者是对于我们晚辈、对于内刊的建议,甚至可以是他们自己的学术历程等。这样既给内刊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相信也能提高内刊的人气,进而吸引有意向的同学发稿、讨论。
2、内刊除了发表论文外,还可以附上给出审稿组的意见,对于网友评论多或争议大的文章还可以组织审稿组合网友交流、辩论。这是一般期刊难以做到的,可以形成内刊的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1:16:39
真的啊 这个我还挺支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2:29:41
愿意投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篇成功的文章需要得到各方的意见,而这无疑是人大经济论坛能够提供的,经过众多人的浏览与回复,能够大大提高文章的质量,从而离正式的发表也就更近了。
当然,需要其他人的肯定也是在论坛上发表文章的重要因素,因为论坛比正式发表要简单一些,自己辛苦写的文章石沉大海的可能性也低一些。人都需要他人的肯定,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尤其需要。
其他经济利益,比如奖励论坛币也是一个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18:25:43
还是愿意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21:52:19
没有想那么多,感觉还是办起来的好,有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好了。顾虑倒是没有,因为我当受众的可能性要大于当作者的可能性。码字,辛苦费还是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22:06:24
怕别人把创意拿走了,尤其是现在很多地方都要看一些成绩啊,论文什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22:07:57
愿意啊  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相互切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22:51:28
愿意发稿,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共同研究问题的人,然后一起写点文章,最好还能在期刊上发点东西。111985388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1 23:45:08
1. 关于发行对象的问题。既然是作为内刊,肯定是针对论坛里活跃的分子,而论坛里不乏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学习或者研究经济方面领域的。作为新生的刊物,是较难获得到助教,教授,博导等教师职业领域的人的关注,他们的需求更高一些,可能偏向于较为原始的数据自己分析,或者是阅读已经发行在比较流行刊物上的文章。倘若,论坛的刊物办理起来的话,质量慢慢上去的话,如果在教师中的宣传效果再好点的话,论坛定会吸引住这些人的眼球,人大的经济论坛也就是咱中国的哈弗经济学权威的出版社。

2. 关于免费的问题。当下,免费已经在互联网形成一种潮流,前几天正在浪头的360就是一个例子,且这种潮流势不可挡,字幕组,翻译组,注册破解组遍布各大论坛。首先,论坛是基于在网络的环境中建立的,论坛的刊物如果想走的更远,走向电子刊物化也必定是趋势。进一步,如果出现了电子版的话,在网络上也会出现免费版,就算不会在人大经济论坛上下载,也可以到豆丁,百度文库等中免费下载,但是天下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编辑刊物,投稿的人也必定做了一定的付出,他们需要得到报酬。其实这就暴露的免费的根源,一切归根于这些人的报酬的问题上,而不是用户上的问题。建议:可以向刊物上投放一定的广告,如与经济数据提供方的联系方式,其他经济刊物的介绍,购买方式等等;提供一定纸质版的刊物,满足有此类需求的人,主要是些教师,已经从事工作并爱好工作的人,这类人有着固定的收入,有能力去支付刊物的一些费用,这样论坛也可以赚取到一部利润。对于教师等搞学术的的人群与从事工作的人群,可以划分开来,采取不同的刊物,也就是内刊与外刊,毕竟不同的人群的需求不同。当然刊物才开始运营,还是先走内刊较好(论坛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应该盈利的,真真盈利的应该是外刊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支付不是问题。这里还有个建议就是,可以让已经注册的论坛的学生向其学校爱好经济的教师或者学生推广并建议他们订购,大家互动起来,一定会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其实很多本科生是不关注人大经济论坛的,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的)。

3. 编辑队伍的问题。斑竹提及到“扩大影响,提高论坛学术水准。这是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意见。个人补充一点,这是论坛正规化和团队整合的机遇。
”,提高自己的能力,编辑队伍应该会很热衷于过来一试身手锻炼自己。再者,论坛上很多都是经济的学习者,实力派的研究者是少数,加入论坛也是他们的初衷,一次来说就是如果他们有什么分析结果的话是很难投向国内或者国外比较出名的刊物上的。如果对这些人宣传的到位的话,论坛就不会缺少奔着锻炼自己能力的投稿者,而且他们可以不求回报,因为他们获取到无形的财富,而且是不断增值的。

4.内容形式上。其实从自己的观点看来,论坛出版刊物,可以先作为一种定期的论坛精华帖子或者留言的汇总,并提供给广大热爱经济论坛的人流,满足知识获求的欲望。可能是自己注册的时间比较短吧,也仅仅是看到论坛有每月评优秀精华的帖子,而缺少一个真真将这些汇总的刊物。举个需要将这些汇总的例子,其实大家都看到了,论坛上差不多每个帖子后面都有不少的回复,少的到2-3#,都得好几千#,倘若楼数一多起来,很少有人会一一的翻看每楼的评论,仅仅在后面加上自己的评论,而且说不定是重复的,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减轻些信息量,也可减轻服务器的一定负担,也可以减少在服务器上的维护费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2 08:52:54
每个人都希望表现自己,把自己学到的,悟到写出来应该是很多人的心愿,再加之如果能够发表出来,让更多的朋友跟自己分享,何乐而不为。但是,怎样才能一直抓住这些热心的“稿友”,那就是坛里的政策问题,采取怎样的有利措施,采取怎样的鼓励政策,那是不可忽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